您现在的位置·目录 - 近代篇 - 第十四章 - 第一节

 

第十四章 中华民族近代印刷业的崛起

    十九世纪初西方近代印刷术传入中国后的大约半个多世纪,采用西方传入的近代印刷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印刷机构,基本上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技术和设备,是应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之需,而需印刷中、西文报刊和基督教、天主教在中国传教所需的布道书籍,在这方面中国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另一方面是传统思想的保守、抵制,即中国人总还是乐于或习惯于采用雕版印刷和传统的活字印刷,加之用刚刚传入的早期的近代印刷术印刷中文,技术上尚欠成熟,产品质量尚无优势可言。何况,历史上任何一项工艺技术的重大变革和为社会普遍接受,总要有一个相当长时间的、此消彼长的更替过程。然而,正是西方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所伴随的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欺凌,激发起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与帝国主义作殊死抗争的民族激情,而使发展中国自己的近代出版印刷工业提上了日程,并迅即崛起、兴旺起来。

    前已述及,古代乃至近代的中国,出版与印刷是不大分的。通常人们所说的出版事业是把印刷包括在内的。为了叙述上的方便和便于理解,不妨把二者结合起来,称其为出版印刷事业。

    中国近代的出版印刷业的崛起和发展,是与由国人在民族危亡之际所萌生的"救国图强"的动机所引发的向西方学习、加快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密切相关的。是一个中华民族以我为本,对外来文化、学术有选择吸收、利用的动态过程。鸦片战争的失败,一系列丧权辱国、任人欺凌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犹如一声震耳欲聋的惊雷,震醒了昏睡的、一向以天朝自居的中国,迫使一些具有先知先觉而又忧国忧民的人率先面对现实,酝酿和筹划"救国图存"的措施和行动。被誉作"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魏源。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人,原名远达,字默深,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鸦片战后,深感外敌入侵、国势孱弱。1841年入两江总督裕谦幕,直接参加抗英斗争。后受林则徐嘱托,编成《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并指出在警惕"英吉利蚕食东南"之时,勿忘"俄罗斯兼并西北"之野心。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先驱。率先提出了"师夷制夷"的主张。他在所着《海国图志·原序》中写道: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而制夷而作。"

    这句话集中反映了当时以魏源为首的一批忧国忧民之士力图"救国图存"的心理状态。为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之先声。

第一节 印刷出版机构的建立

    前已述及,西方近代印刷术传入後,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西方近代印刷术和印刷设备的印刷出版机构,基本上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其间虽有少数由国人开办者,但在为数众多的外国人开办的印刷出版机构群体中,始终未成气侯,在近代印刷出版行业中没有多大影响力,也未引起国人的重视和关注。譬如:

    据《梁发传》载,1834年8月30日,南海县正堂黄某曾张贴过石版印刷的广告。这南海县正堂黄某是中国人。一个中国人张贴的广告,一般说来不会到外国人开办的为数甚少的石印所去印制。再者,当时为数甚少的外国传教士办的石印所也不可能为中国人印刷这样一件很不起眼的广告。何况早期的单色石印工艺简单、操作便易?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位黄某张贴的广告,是黄某自己、或在中国人办的石印所里印刷的。或许这就是国人自办的最早的近代印刷出版机构。

    1858年,华人伍廷芳任廷芳(1842-1922),字文爵,号秩庸,广东新会人。1874年入英国林肯法律学院学习法律,毕业後回香港任律师。1882年入李鸿章幕府。曾任清政府驻美、西班牙、秘鲁、墨西哥、古巴公使;外交部左侍郎、刑部右侍郎;南京政府司法总长;段祺瑞内阁外交总长、代总理;孙中山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长等职。在香港创办了中文报纸《中外新报》(图14-1)。此後续有1864年陈霭亭新出版的《香港印刷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谓″黄胜、王韬在1871年合办了中华印务总局。见该书(叶裕彬等编着,印刷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在香港创办的《华字日报》(图14-2)和1872年广州出现的《羊城采新实录》的出版。这些华文报纸的出版,标志着华人开始涉足近代印刷出版领域。

    1873年,香港英华书院印字馆的物资为华人所收购,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由华人创设的中华印务总局。中华印务总局聘请当时全国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等创办《循环日报》。《循环日报》创办於1874年,在当时是一份支持变法、销量很大的报纸,对尔後中华印务总局的扩建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近代,是在帝国主义炮舰轰击下和西学东渐的影响推动下,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天翻地覆的变革时代里,为数众多、遍及全国各地、新型的印刷出版机构纷纷建立。这些印刷出版机构,宏观上,可以把它分成官、民两大系统。其中,官办的印刷出版机构是由清朝和民国时期各级政府用公款建立的,包括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和遍布全国的官书局、官印局、官报局,以及户部、度支部、邮传部、海关等建立的印刷出版机构;民办的则是由私人和非政府部门,譬如学堂和学校建立的印刷出版机构。此外,中国共产党在其根据地和势力所及之处也相应地建立了一些印刷出版机构。

0480.jpg (49955 bytes)
图14-1 中外新报

一、官办的印刷出版机构

1.京师同文馆

    1862年,清政府鉴於″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情性,……欲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遂於北京设立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

0481.jpg (51226 bytes)
图14-2 华字日报

    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最早设立的″洋务学堂″,是清政府通过同文馆的翻译、印刷出版活动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其前身是干隆二十二年(1757年)设立的旨在培养俄文译员的俄罗斯文馆。由於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都规定英、法致中国的外交文件概用本国(即英国和法国)文字书写,致使清政府急需培养熟悉英、法等外国文字和语言的人才。於是,恭亲王奕忻等於1861年奏陈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京师同文馆初设英文、法文、俄文三个班,招收十三四岁以下的八旗子弟,旨在培养翻译人员。後来放宽招生年龄和民族界限,课程於汉文、英文、法文、俄文外又增设德文、日文及算学、天文、物理、化学、外国史地、医学生理、万国公法等。除汉文外,其它课程的教习多为外国人。其中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於1865年到馆任教,1869年由赫德(英国人)提名升任总教习,在京师同文馆总管校务达近三十年之久。

    1873年,京师同文馆设立印书处,备有中文、罗马文铅活字四套和七台手摇印刷机。承担着本馆翻译的图书和总理事务衙门的印件的印制任务。丁韪良曾任宁波华花圣经书房经理,任职同文馆教习後,姜别利又从上海送给他一批中文铅活字。使得京师同文馆成为较早采用西方近代印刷术的官办翻译、印刷出版机构。据丁韪良《同文馆记》中记载:″在短短的几年内,同文馆师生共编译书籍20余种,而且还在馆内设立了专门的印刷机构,以聚珍版刊行於世″。陈东《我国近代出版事业特色初探》,《中国近代现代出版史学术讨论会文集》第131页,中国书籍出版社1990年版。京师同文馆印书处翻译印刷出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语文等图书多种。光绪二十七年(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2.江南制造局印书处

    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等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局″,又有″上海机器局″、″上海制造局″之称。该局原本为洋务派建立的规模最大的兵工厂。後因在该局任职的科学家徐寿、徐建寅父子提出的″将西国要书译出,……刊印传播,以便国人尽知″的请求,得到曾国藩的嘉许,且认为″此举较办制造局尤要″而於1868年在局内附设″翻译馆″(又有翻译书馆、译书处、编译处、印书处多种称谓),开始翻译和印刷出版有关自然科学和机器工艺方面的书籍。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翻译工作由徐寿主持,译员可考者59人。其中:外国学者有英、美、日籍学者傅兰雅、秀耀春、罗亨利、伟烈亚力、金楷理、林乐知、卫理、玛高温、藤田丰八等,共九人;中国学者徐寿、华蘅芳等50人。由华人与洋人合作,共同翻译。关於当时翻译两书情况,傅兰雅着《江南制造局翻译南书事略》有云:

    ″西人先熟览胸中而书理已明,则与华士同译,乃与西书之义,逐句读成华语,华士以笔述之;若有难言处,则与华士斟酌何法可明;若华士有不明处,则讲明之。译後,华士将初稿改正润色,令合於中国文法。有数要书,临刊时华士与西人核对;而平常书多不必对,皆赖华士改正。固华士详慎郢??,其讹则少,而文法甚精。即脱稿,则付梓刻板″。原载《格致汇编》,本书转自张志强着《江苏图书印刷史》第124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设有刻书处和印书处。早期翻译的图书是雕版印刷的。傅兰雅《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云:″局内刊版印书之处,原为小屋;然刊书之事渐大,其屋亦增广,内有三十余人,或刊版、或刷印、或装订,而一人董理,又一人董理售书之事,另有三四人抄写各书″。可见傅兰雅傅兰雅(JohnFryer,1839-1928),英国传教士,1863年被清政府聘为京师同文馆英文教习。1865年上海教会召请出任英华学堂校长。1868年受聘为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编译,任期达28年之久。计翻译英文书籍143种,是西方在华传教士中翻译西文书籍最多者。对西学东渐、向中国传输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上述记载系雕版印刷。然翻译馆印书处有一副铅活字和一台印书架,系近代铅活字印刷设备;伟烈亚力所译《谈天》一书中的插图,是英国以钢版印成;地图与海道各图,系印书处用雕刻铜凹版所印。说明该局印书处曾采用多种工艺印刷图书。所印书籍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算学、物理、化学、光学、电学、天文学、工业、地质学、医学等领域,计22类近二百种。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中国包括近代印刷出版事业在内的工业技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各地官书局

    京师同文馆印书处和江南制造局印书处,是隶属於京师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的附属机构,还算不上是独立的官办印刷出版企业。但其作为中国近代官办印刷出版机构的先驱,对尔後以官书局为主体的众多官办印刷出版机构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九世纪下半页,清政府迫於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带来的民族危亡态势和太平天国运动在文化领域造成的影响,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领袖倡导下,开始并陆续在全国各地建立官办印刷出版机构 官书局(表14-1)。这些官书局,一开始多采用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後来随着中国近代印刷业的发展和普及,才逐渐改用西方传入的近代印刷。其中较负盛名、影响较大的是金陵官书局、江苏官书局、浙江书局、广雅书局等。

    表14-1清末官书局统计表本表所列官书局,早期多采用传统印刷工艺印刷,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後才陆续改用近代印刷工艺。

  序号地区创办时间名  称创办者备  注1北京1873年京师同文馆印书处奕忻等奏准2上海1875年江南制造局印书处曾国藩、李鸿章此前用雕版印刷1903年前上海官书局3福州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左宗棠何时改铅印不详4湖 北1859年江夏书局胡林翼又名武昌书局1867年崇文书局李瀚章1898年前鄂渚书局5安徽1863年曲江书局莫友芝即曲水书局1871年前敷文书局曾用木活字印刷1905年前正谊书局6江  苏1864年金陵书局曾国藩等即江南书局1865年江苏官书局李鸿章1867年聚珍书局李鸿章1869年淮南书局方浚颐1901年江楚编译书局刘坤一、张之洞即江楚编译局、江楚编译官书总局7浙江1864年浙江官书局马新贻1867年浙江书局杨昌浚等8湖 南1865年湖南官书局即湖南书局1873年传忠书局官督绅办1890年思贤书局王先谦9福建1866年正谊堂书局左宗棠後改名正谊书院同光年间福建官书局左宗棠又名福州书局10四  川同治年间四川官书局吴棠又名成都书局1863年存古书局1863年尊经书院1922年武学官书局11山东1869~1870年山东书局丁宝桢1869年尚志书院丁宝桢堂号″尚志堂″12江西1872年江西官书局刘坤一1902年?南昌官书局13广东1868年广东书局方浚颐又称粤东书局、羊城书局1886年广雅书局张之洞14广西1890年桂垣书局马丕瑶1907年广西官书局张鸣岐15贵州1896年贵州书局嵩昆又有严修倡立说1898年遵义官书局16云南1880年云南官书局崧藩17河南1884年前河南官书局18山西1879年浚文书局曾国荃後称山西官书局19河  北同治初年莲池书局不详保定官书局二十世纪初北洋陆军编译局又称武学官书局、武学印书局20陕 西1873年泾阳味经官书局许振炜初名味经书院1896年秦中官书局柯逶时1903年陕西官书局在秦中官书局基础上成立21甘肃1903年甘肃官书局甘肃高等大学堂22青海不详尊经书局龙锡庆23新疆1880年前迪化书局左宗棠24清中央政府1884年撷华书局专印《谕折汇存》1896年直隶官书局总理衙门1895年京师编译局光绪末年京师官书局袁世凯1906年学部图书局清政府

    (1)金陵官书局。又称江南官书局江宁书局,创建於同治三年(1864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奉旨镇压太平天国,於进兵安庆之时,派莫子??(即莫友芝)采访遗书,旨在为建立官书局作准备。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立局安庆。江宁收复後移局於铁作坊(太平天国慕王府),後又移至江宁府学飞霞阁,组建了举世闻名的金陵官书局。

    金陵官书局是清末创办较早而又影响较大的官书局之一,由曾国藩授意创设。初期由曾国藩私人出资,旋即改由公款支付。其刊印图书以经史为主,诗文次之。同时也刊印了一些诸如《唐人万首绝句选》、《楚辞》,以及《白喉治法》、《蚕桑辑要》等普通读物和医学、农学方面的图书。其对西方科技著作也颇为重视,刊印了《几何原本》、《重学》、《圆曲线说》、《则古昔斋算学》等书籍。前後刻印图书56种,计2776卷、690册。江澄波《晚清江苏的三大官书局》,载《江苏出版史志》1989年2期。

    金陵官书局刻印的书籍,字体较扁,横轻直重,方、粗、清、匀,字之大小近於今之一、二号字。因其校雠皆四方饱学之士,且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後盾,加之底本多为善本,又坚持″但求校雠之精审,不问成本之迟速″此为曾国藩语,载《国学书局本末》。的″宁精莫速″之原则,故刊本质量上承,所刻各书当时人们皆视为善本。

    (2)江苏官书局。江苏官书局由李鸿章创建於同治四年(1865年),址在苏州燕家巷内杨家园。同治七年(1868年),江苏巡抚丁日昌奏准对该书局加以扩充。奏文有云:″治敦吏治必先选牧令,欲选牧令必先使耳濡目染於经济政治之书,然後胸中确有把握,临政不致无所适从″。丁日昌《设立苏省书局疏》,见张志强《江苏图书印刷史》110页。同治皇帝对丁日昌的奏章,谕令曰:″州县为亲民之官,地方之安危系之。丁日昌现拟编刊牧令各书,颁发所属,即着实力举行,俾各州县得所效法,其小学、经史等编有裨学校者,并着陆续刊刻,广为传布。至邪说传奇,为风俗人心之害,自应严行禁止。″《穆宗实录》卷二二六,本文引自张志强《江苏图书印刷史》110页。

    江苏官书局於丁日昌扩充後,日盛一日。光绪年间达於高潮。民国三年(1914年)经当时的江苏省政府批准,由江苏省立第二图书馆(现苏州图书馆的前身)接收,更名为″官书印行所″。其刻书时间之长,出版图书品种之多,堪称全国各大官书局之冠。计刻书206种,5047卷,1632册。

    江苏官书局除采用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大量刻印经史子集各类图书外,还曾采用过泥盘活字排版工艺印书,并置备铅活字印刷机,用西方传入的近代铅活字印刷术印刷,印有少量铅印本图书。

    (3)浙江官书局。清同治三年(1864年),为迎合清廷要员曾国藩创设官书局之动议,浙江省布政使杨昌浚、按察使王凯泰,呈请浙江巡抚马新贻批准,在杭州小营巷报恩寺设立了浙江官书局。浙江官书局创立时间,魏隐儒《中国古籍印刷史》谓1864年,《杭州府志》则为1867年。另还有1865年之说。其首刻《钦定七经》和《御纂通鉴辑览》等书,於同治六年(1867年)印成销售。光绪年间,随着印刷业务量的增长而迁址杭州正中巷三忠祠。宣统元年(1909年),浙江巡抚增韫予以扩充,并设立浙江图书馆,附设官书局,遂又更名为″官书印刷所″。

    浙江官书局因有杭州著名藏书家丁丙、丁申兄弟的″八千卷楼善本书室″所提供的方便和支持,刻书底本选用精良。加之,选任校勘谭献、黄以周、张大昌、张颜、王治寿等,皆当时著名经史、词章学家,致使所刊书籍,校勘精当,极少错讹。质量甚至超过″殿本″。为照顾到当时贫寒学子的购买力及其购书需求,该书局还於刻版时将原本版式缩小,以增加版面上的行数和字数,降低刻印成本和售价。所刻《聚珍版丛书》,更有较为别致的″巾箱本″面世。

    浙江官书局刻书,校勘精良,错讹极少,字体秀丽。其质量在全国各官书局中堪称首位。

    (4)广雅书局。光绪十二年(1886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字孝达、香涛,号壶公、无竞居士,晚号抱冰。清南皮人。同治进士。他注重教育,提倡经史实学,屡督学典试,创办广雅书院,开设水陆师学堂;创办铁路、铁厂、煤矿、枪炮厂,文武兼备。光绪末年为军机大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存世。在广州文明门外聚贤坊创办了广雅书局。其前身,为前任两广总督阮元於清嘉庆年间在广州设立的学海堂、菊坡精舍的刻书处。曾刻印《十三经校勘记》、《皇清经解》、《石经考异》、《三家诗异文疏证》等图书多种。张之洞调任两广总督後,继续前任阮元之业,又创办了广雅书院、粤华书院和粤秀书院,加上原来的学海堂和菊坡精舍,时称″五大书院″。这五大书院的选本均由广雅书局校勘、刻印。

    广雅书局提调王秉恩,校勘武进屠敬山、会稽陶浚寅、元和王仁俊、长洲叶昌炽等,皆当时著名学者。所刻《广雅丛书》於历史研究很有参考价值。

    广雅书局刻书三百余种,版片多达十五六万片。除采用传统的雕版印刷外,於宣统年间增添铅印设备,排印了《小学各科教授法》。1917年附设於广东图书馆。

    广雅书局所刻各书,数量之多,实用价值之大,不亚於浙江官书局;而校勘之精,刻印之秀雅,则略逊一筹。

    以上所列官书局中的金陵、江苏、浙江、广雅四家,或早期创办,颇具影响;或规模宏大,刻书较多;或校勘精审,版面秀雅,各具特点。於此可见当时风行一时的官书局刻印书籍状况之一斑。在中国近代印刷史上,虽采用西方传入的近代印刷术较晚,但确系中国近代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印刷活动和事件。是近代印刷史上的一项重要内容。

4.官印局、官报局、度支部印刷局及其它官办印刷机构

    前列各地官书局,皆由清政府的钦差大臣和地方高级长官所倡办。其宗旨在於大量刊印经史子集等书籍,以求捍卫传统的封建思想,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清末民初的官办印刷机构於官书局之外,还有为数甚多的官报局、官纸局、官印局、印刷局、印铸局……等名目繁多的印刷机构,从事书籍、报刊等各种印刷品的印制。这些印刷机构,除规模宏大、从事纸币、邮票等有价证券印刷的度支部印刷局之外,一般规模较小,设备也相对简陋。就其性质论之,这些印刷机构均属官办,难以再详加分类。列表14-2,不作详细介绍。表列厂家,绝非全部。读者可从中了解这一历史时期官办印刷机构之概貌。

    表14-2官印、官报等其它官办印刷机构一览表

    序号创办时间名  称创办者备 注1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左宗棠21876年官场新报冯??光31884年河南官纸印刷所为开封地区首家石印所41886年新疆印书院刘锦堂辛亥後改称官报局51890年四川官印刷局四川地方政府又有成都官印刷局、成都官报局、四川官报书局之称谓6清末成都学务公所方旭71896年福建印务局官厅设於福州81898年湖北官报局张之洞91898年湖北工业传习所梁鼎芬101900年长沙学台衙门铅印所长沙学台衙门111902年北洋官报局直隶总督行署总局在天津,保定、北京设有分局121904年河南官印刷局河南巡抚131904年湖南机器印刷局址在长沙141905年喀喇沁王石印局贡桑诺尔最早的蒙文石印印刷机构151905年长沙日报王佐臣161906年甘肃官报局由甘肃官书局扩建而成171906年云南铅印局後更名云南官报局、官印局,当时云南规模最大的印刷出版机构181906年广东官纸印刷局设在广州191906年北京官报印刷局赵炳麟出版政治官报201906年江西官报印刷所後更名为江西日日官报211906年浚文机器印刷局山西抚署221907年拉萨印书局张荫堂、噶厦又称西藏印书局231907年江南图书馆两江总督端方采用铅活字印书241907年黑龙江学务公所图书科黑龙江提学使司设在当时省城齐齐哈尔251907年南洋印刷官厂端方後改建为江苏省政府印刷厂261907年《神州日报》於右任同盟会在国内创办的近代化大报271907年山东通志刊书局铅印《山东通志》202卷281907年盛京官纸局址在沈阳,後改官商合办291907年吉林南洋官印刷局吉林省政府吉林官办第一家铅印厂301907年黑龙江官报局址在齐齐哈尔311907年西康白话报馆驻藏大臣联豫321908年前京师陆海军印刷局陆、海军军部331908年北京度支部印刷局清政府度支部今北京印钞厂341908年巴塘印刷局驻藏大臣赵尔丰即西康印刷局351908年干崖石印厂云南干崖土司刀安仁傣族地区最早的石印厂36光宣间晋阳公报社印刷所兼印《山西农业杂志》37光绪年间苏省刷印局光绪末年曾一度撤销,宣统元年重新设置381909年龙江节署印刷所黑龙江行省公署即黑龙江行省公署印刷所391909年南洋印刷官厂两江总督端方址在南京水西门附近401909年蒙藏编译局清朝政府印有《蒙文字姆》(图14-3)等书。

    411909年黑龙江民政使司署印刷所黑龙江民政使司署421909年黑龙江清理财政局印刷室黑龙江清理财政局431909年竖三民报印刷所於右任、邵力子民呼报、民立报、民吁报441910年安徽官纸印刷局安徽巡抚朱家宝兼发行《安徽公报》451910年《民权报》印刷所同盟会461911年江苏咨议局采用铅印术471911年印铸局工厂481911年四川陆军测量局制图课四川总督赵尔丰491911年内阁印铸局清内阁承宣厅铅印《宫门钞》501912年《中华民报》印刷所邓家彦511912年永衡印书局吉林省官办印刷机构521912年齐齐哈尔军用被服厂铅、石印科齐齐哈尔警察局531912年京师第一监狱印刷科设在宛平的河北省第一监狱前身南洋印刷官厂541912年後江苏省政府印刷局江苏省政府551913年福建省政府印刷所福建省政府561913年蒙文白话报社蒙藏事务所址在北京571913年《大河日报》印刷所国民党甘肃省党部甘肃国民印刷局的前身581913年京汉铁路局印刷所京汉铁路局址在北京东单二条胡同591913年京绥铁路局印刷所京绥铁路局址在北京西四羊肉胡同601913年四川财政印刷局财政部前身四川公记印刷公司,後并入四川官印刷局611914年湖南官书报局湖南督军汤芗铭621916年《民国日报》印刷所631918年湖南官纸印刷局张敬尧641918年汉蒙翻译国华书局策楞栋鲁普651920年青海省藏文研究社西宁道尹黎丹曾研究设计藏文字模661920年新疆财政厅制币局新疆财政厅印刷新疆境内纸币、银票671920年奉天公署印刷所奉天公署681921年湖南军用图书印刷局湘军总司令赵恒惕前身是湖南官纸印刷局691921年惠远印书馆伊犁商会总会後归官办,迁址伊宁701922年蒙文书社特睦格图设蒙、满、藏、汉文铸字车间711922年故宫博物院印刷所主持人杨信德初为官商合办721923年黑龙江监狱印刷所址在齐齐哈尔731925年前山东官纸印刷局741925年山东官印刷局山东督军张宗昌751926年东蒙书局印刷厂克兴额(汉名克明远)761926年宁夏《中山日报》印刷工场国民军总政治部771926年《中央日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初创广州,後迁址汉口、上海、南京、武汉、长沙、重庆,近代大报之一781927年沈阳铁路局印刷所沈阳铁路局791928年遂宁边防军印刷厂驻四川边防新六师801929年宁夏省印刷局宁夏省政府兼印省钞811930年四川模范监狱印刷工场821930年四川警察厅印刷工场831930年西康二十四军统筹处印刷部841930年北平社会局第一习艺工厂851930年四川省政府印刷所四川省财政厅861930年南京考试院印刷所承印考试院的书刊871932年《扫荡报》印刷厂南方剿匪总部政训处国民党中央军事部门机关报881932年二十一军财政处印刷所二十一军军长刘湘891932年正中书局国民党中央设京、沪等印刷厂多处901932年达县印钞厂达县军阀刘存厚911933年益州文化社四川广汉县政府前身是广汉平民教养第二工厂921933年塔城报社印刷厂塔城地方政府931933年蒙古文化研究所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0年改称蒙古文化馆941934年西北印刷厂山西军阀阎锡山前身是山西绥靖公署印刷厂951934年泸县民报铅印厂泸县国民党县党部961934年犍为县监狱工厂石印部犍为县政府971935年中国文化服务社上海国民党官办设山东、沈阳、青岛分社,均有印刷厂981935年伊犁日报社印刷厂伊犁地方政府991935年察哈尔蒙古图书编译馆尼玛敖斯尔1001935年阿勒泰报社印刷厂阿山专区行政长官沙里福汗1011936年临沂专署印刷部临沂专署

0492.jpg (23195 bytes)
图14-3 蒙文字姆

二、民办的印刷出版机构

    前列官办印刷机构,皆由政府要员或中央及地方政府机关所创办。所列虽近一百六十家,但绝非全部。有许多地方甚至是中央创办的譬如慈善机关、监狱、军队和割据一方的军阀政权所创办的印刷机构,难以收得齐全。民办印刷出版机构亦然。

    民办印刷出版机构,主要是指商界和知识界私人出资创办的印刷机构。各地众多学校、学堂虽有不少由国家开设,但其性质与前列由政府要员和政府机关直接开办的印刷机构不同,故也列入民办印刷出版机构中。当否?容本书修订时再行调整。

(一)私人创办的印刷机构

    商界和知识界乃至学堂学校创办的近代印刷出版机构,较之官办印刷机构,起始早,分布广,数量多,规模大小悬殊。仅就规模大小论之,大到处於全国印刷出版领导地位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小到成员仅二三人的家庭作坊式的夫妻所。在外有强敌入侵,内有军阀割据,战争连年、民族危亡之际的近代,创办了如此多的印刷出版机构,自有其各不相同的动机和缘由。有的是留学外国,在外国接触到西方的近代印刷技术,为振兴祖国的民族工业而开办了印刷厂;有的是在外国人设立众多印刷机构用於出版反映外国人意志的报刊的情况下,出於爱国心理,为振兴中国文化而创办中国人的报刊而创设印刷厂;当然,为数更多的是出於经商目的。至於学堂和学校开办印刷出版机构,则主要是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出版一些诸如教科书和先进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其中,作为民族印刷业崛起先声的同文书局,首先打破了外国人开办的点石斋印书局独据石印业的局面,形成了与拜石山房、点石斋印书局三家鼎立之势;而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则当属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

1.同文书局

同文书局创办於光绪八年(1882年),由广东徐润兄弟集股投资创办。局址在当时的上海熙华德路(今长治路)。备有石印机12部,雇员五百人。其规模已超过三足鼎立的点石斋印书局和拜石山房,居当时石印业之首。

同文书局自1882年创办,到1898年歇业,短短十几年,用石版印刷术印刷了不少书籍。其中工程最大的是《古今图书集成》和殿版二十四史》。

《古今图书集成》翻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用了两年的时间,印成字体较小的缩印本一万卷,计1500部;第二次是在光绪十七年,由清政府出资交由书局影印了一百部。此次影印增加《考证》二十卷,装成5440册,共五十多万册,照殿本原式,较为精美。用於清政府赠送外国或颁赏大臣,用桃花纸印刷,费时三年,耗银近50万两。可见工程之大。为当时印刷出版界一大事。遗憾的是,影印期间书局失火,致使尚未取走的50部全部烧毁。为同文书局之一大损失。

殿版《二十四史》的影印,工程虽大,但质量远不及《古今图书集成》。然毕竟同文书局创办者徐氏重视质量,底本精良,印刷精美,读之赏心悦目,世人也颇多喜爱,称其为″同文本″(图14-4)。

此外,部头较大、印数较多的,还有1884年印刷的一百六十卷的《子史精华》,1887年印刷的四百五十卷的《渊鉴类函》、二百四十卷的《骈字类编》和一百二十卷的《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等。

前已述及,在近代印刷史上,同文书局的功绩在於它率先打破了由外国人创办的点石斋印书局独霸石印业的局面,形成了石印业三足鼎立之势,进而带动了中国近代史上其它印刷机构 主要是石印机构的出现和发展。对此,光绪十三年(1887年)正月十三日的《申报》报道说:″石印书籍肇自泰西,自英商美查就沪上开点石斋,见者悉惊奇赞叹。既而宁粤各商拜石山房店主为宁波人,同文书局店主为广东人,故云″宁粤各商。″仿效其法,争相开设。而新印各书无不勾心斗角,各炫其长,大都字迹虽细若蚕丝,无不明同犀理。其装潢之古雅,校对之精良,更不待言。诚书城之奇观,文林之盛事也″。

0494.jpg (53224 bytes)

图14-4 同文书局印刷样

2.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印刷出版机构中,规模最大、影响深远,於中国近代印刷出版事业的发展功勋卓着的民办印刷出版企业,它的出现,打破了以美华书馆、申报馆为主的外国人垄断中国近代印刷业的局面,促进了中国近代印刷业的发展,是中国民族近代印刷业全面崛起的标志和动力。

商务印书馆创办於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由夏瑞芳鲍咸昌鲍咸恩高凤池等四人集资创办於上海,馆址设在上海北京路。初创时的商务印书馆,合股集资3750元,沈伯芳1000元,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徐村生各500元,高凤池、张蟾芬、郁後坤各250元。500元为一股。雇了十几名工人,备有三号手摇印刷机两台、脚踏圆盘机三台、自来墨手扳压印机三台、手揿压印机一台,还有一些中、西文铅字和零星器材。当时因设备简陋,只能印刷诸如商业簿册之类的简单印刷品。但由於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人夏瑞芳、鲍咸昌、鲍咸恩和高凤池於创办前都是基督教会设立的″清心小学″的工读生,先後在《字林西报》捷报》当过排字工,熟悉排字等印刷技术和业务,加之书馆采取当时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者的精明干练,使得商务印书馆的业务蒸蒸日上,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很快进入它的全盛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设备先进的、大型印刷出版企业。此时的商务印书馆,不仅在上海总馆设有制度完备、机构健全的总务处、编译所、发行所和技术、设备先进、完善的印刷总厂,而且还在全国各省市和重要商埠设有85个分馆以及相应的印刷分厂。同时还跨出国门,在新加坡、吉隆坡设立了分馆。职工总数多达3600余人。规模之大,人员之多,为当时国内印刷出版企业之冠,为世界印刷出版界所罕有。商务印书馆的成功之路,不仅为当时同行所效仿,在中国民族近代印刷业崛起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中国印刷工业高速发展之今日,也颇有借鉴意义。

商务印书馆能得以迅速发展,除以夏瑞芳为首的经营者们的经营有方之外,还与当时的社会环境 中华有识之士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救国富存″而发起的向西方学习的维新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全国处於维新运动日益高涨之中,到处学新学、兴学堂、谈维新。商务印书馆决策者瞄准新学堂的广泛设立极需大量新式教科书这一现实情况,迅即将英国人编写的印度课本翻译成中文并加上白话注解,印成华英初级》和华英进阶》出版发行,极为畅销,获利颇丰。随後,商务印书馆又於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延聘张元济(菊生)张元济(1867-1959年),字菊生,浙江海盐人。光绪年间进士。由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充总署章京。戊戌政变时被革职,入上海南洋公学办理译书事宜。後接任公学总理。不久应聘商务印书馆,後任商务总经理。他广闻博识,学贯中西,思想开放,目光敏锐,又精於目录、版本、校勘之学。有着不凡的经营管理才能。为商务印书馆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生担任编译馆的馆长,以日本明治三十七年教科书为蓝本,开始编辑国文、历史、地理等小学教科书,并於当年出版了最新国文教科书》第一册,数月间,销售十余万册。可以这样说,这些教科书的出版发行,使商务印书馆居於全国新兴教科书出版之首,首战告捷,声利俱获,为商务印书馆在全国印刷出版业界中的中心地位的确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於印刷出版新兴教科书之後,商务印书馆着眼於印刷出版颇具实用价值的西方学术着作、文学着作和各种工具书。翻译印刷出版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群已权界论》、《社会通诠》、《群学肄言》、《法意》,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和日本鹑滨渔史撰写的《罗马史》、英人默尔他的《万国国力比较》、日人清浦奎吾的《明治法制史》、日人黑田茂次郎的《日本明治学制沿革史》(图14-5)、日人末冈精一的《比较国法学》…=left>商务印书馆由於经营有方,加上张元济先生严於律已、敢於律人、廉洁奉公、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和他一贯坚持少分红利、多为企业积累资金,以求更多地引进西方先进印刷技术和设备,扩大企业的再生产能力而得以年年盈利,资金积累额呈直线上升。从1897年创办到1922年的25年,商务印书馆资金增至创办时的1333倍(表14-3),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证明了商务印书馆发展之神速,业绩之辉煌。

0496.jpg (32005 bytes)

图14-5 1908年商务印刷的《日本明治学制沿革史》

从表中不难看出,商务印书馆於1903至1905年资本增值最快,1905年(100万元)是1903年(20万元)的5倍,是初创时(1897年)的266.6倍。从1903年与日本合资起,到1914年日本退股止的11年间,商务印书馆的年平均增长高达40倍。

表14-3商务印书馆25年资金增长一览表

年份

1897

1901

1903

1904

1905

1913

1914

1920

1922

资本(万元)

0.375

5

20

50

100

150

200

300

500

为1897年倍数

 

13.3

53.3

133.3

266.6

400

533.3

800

1333.3

商务得以迅速发展,与其在自身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大胆引进和利用外资不无关系。1903年,日本一家资深的印刷公司 金港堂的股东原亮三郎携资来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人夏瑞芳不失时机地与其洽商合资,在不损害自己的企业主权的情况下,将商务印书馆改组为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筹措到资金20万元。合资条款规定在合资後的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中,日股不得过半,公司的经理、董事由华人担任,日方派员作监察;所聘日方的工艺技术人员中方有权随时辞退。这种既利用了日方的资金和技术,又牢牢把握用人权的合资方式,反映出商务印书馆经营决策者的胆识和策略。在与日人合资後的1905年,商务印书馆在宝山路购地百亩用来扩建编译所和印刷厂。在此後与日合资的十余年间,建立了商务印刷馆的自我发展机制,奠定了商务印刷的基础。确保了在退还日股58万多元之後商务依然能保持持续发展。到三十年代初,商务印书馆已是一个组织严密、制度健全、设备完善、技术先进、品种繁多,全能、大型的印刷出版企业。仅印刷部分,当时已有印刷工厂五所。其中商务印书馆上海印刷厂、商务印书馆上海制版厂、商务印书馆上海平版厂,分别设在上海的辽阳路、爱文义路和秦皇岛路;另外两所,一个是北平(今北京)的京华印书馆,一个是香港的香港印书局。其组织系统,就印刷部分而言,设印刷所所长、副所长各一人。以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印刷厂为例,下设41个部处。分别是:瞿兆鸿《我国印刷业概况调查》,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印钞组编《中国印刷史资料汇编》第一辑,177页。

出版事务部、美术事务部、彩印管理处、彩印画石部、彩印落石部、彩色落铅皮部、彩印胶版部、彩色石印部、彩印点查部、黑色石印管理处、石印照相部、黑色落石部、暗色石印部、铅印部、零件印刷部、仿宋字模部、华文校对部、西文校对部、华文排字部、西文排字部、华英排字部、制纸版部、浇铅版部、照相制版部、三色照相部、珂罗版部、影印部、影写版部、电镀铜版部、雕刻铜版部、图书部、刻图部、整版部、藏版部、凹版印刷部、凸版印刷部、装订部、装切部、制信封部、刷胶晾油部、打洞部。

这41个部处的设立,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庞杂,但在六七十年前新型印刷企业建立不久之时,能有如此缜密的组织,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了。

在机器设备和人员配备方面,当时商务已有滚筒机、平版机、米利机、铅版机、自动装订机、自动切书机、大型照相机等机械设备,总数多达1200余台;职工总数3600余人,占当时全国印刷中心上海印刷工人总数的四分之一;印刷品种有铅印、单色和彩色石印、三色铜版、珂罗版、雕刻铜版、电镀(电铸)铜版、照相锌版、凹凸印、照相凹版等,并采用自动铸字机浇铸铅字和机刻字模法。商务印书馆的综合实力不仅在中国,就是在远东各国,也是无与匹敌的。

商务印书馆的迅速发展,也仰赖於敢於和善於及时引进西方的先进印刷技术和设备,不断地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且不惜重金聘请外国专家来商务传授新技术和派人到国外学习考察(表14-4)。例如: 

表14-4近代商务印书馆引进技术设备和技术改造简表

年 代

记      事

年 代

记      事

1900年

收购日商上海修文印刷所,始用纸型铸铅版印刷

1904年

聘请日本技师前田乙吉和大野茂雄来华指导,改进照相铜锌版技术

1905年

聘请日本技师始办色彩能分浓淡层次的彩色石印,技术上已大有提高

1905年

聘请日本雕刻版技师和田满太郎、三品福三郎、角田成秋等三人来华传授雕刻铜版技术

1907年

始有珂罗版,後又采用彩色珂罗版印刷新技术

1908年

引进铝版印刷机,聘用日本木村今朝男为技师,每小时能印一千五百张

1909年

聘请文字学家将姜别利设计的字架按书报要求进行改革

1909年

聘请徐锡祥刻制二号楷书字模,後又刻制方头体和隶书体字模

1909至1911年

聘请美国技师施塔福试制三色版成功

1912年

始用发电机发电制作电镀铜版

1913年

引进汤姆生自动铸字炉,铸字效率可达15000余枚/日

1915年

聘陶子麟刻古体活字,刻成一号、二号古体活字二副

1915年

引进美国海立司平印机,聘请美国技师魏拔来华指导

1918年

聘请日本彩印技师木村今朝南来华传授马口铁印刷技术

1919年

引进米利印刷机,後又引进双色米利机和双面米利机

1919年

聘请韩佑子创制仿古活字

1920年

引进照相石印术

1921年

引进新式制纸型机,用强力高压纸型厚纸制型

1921年

率先采用美人汉林根传入的彩色照相石印术

1922年

引进英国乔治门双色平印机

1922年

引进德国爱而白脱公司的滚筒轮转印刷机,印速大增

1923年

张菊生(元济)创制新式排字架

1923年

聘请美国技师福劳斯特来华传授雕刻版复制术,引进轮转凹印机

1923年

聘请德国海尼格来华教授照相凹版技术

1925年

购入英美烟公司印刷厂新从荷兰买来的彩色照相凹版设备此後於三十年代初印制彩色影写版印刷品

 

 

1897年,商务印书馆创办时,夏瑞芳、鲍咸恩曾去日本考察印刷技术和购置印刷设备;
1907年,派郁厚培去日本学习照相制版技术;
1907年後,派糜文溶柳溥庆等人到外国学习印刷技术;
1910年,张元济(当时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去欧、美、日本等国考察教育和印刷;
1913年,鲍咸昌(当时任印刷所所长)赴英、法、德、奥等国考察印刷,并访聘欧洲印刷技师和采购新式印刷设备;
1920年,经理(即副总经理)王显华和印刷所所长郁厚培去英美考察印刷,聘回技师四名;
1922年,聘请六名德国技师到商务印书馆印刷所考察,研究以世界最新技术对商务印刷厂进行技术改造;
1930年,总经理王云五去欧美考察。此次考察重在管理,以求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制度,对商务的生产管理进行改革。

王云五在欧美考察西方先进的科学管理之後,着手在商务印书馆进行管理改革。首先举办工厂管理训练班,聘请十余位专家来讲授现代工厂管理知识,受训者多达110余人。王云五以实行科学管理的管理改革,在物资管理和劳动生产率两方面获得成功。表14-5对此有着明确的显示。

有关商务印书馆引进西方近代印刷技术和设备的情况,在印刷战线》编辑部根据贺圣鼐、赖彦予着《近代中国印刷术》编写的《我国引进近代印刷术大事记》中,整理出如下数项(参见表14-4)。读者可从中了解当时商务於此所作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辉煌业绩。

表14-5商务印刷所1929与1932年劳动生产率对比表采自汪家熔《商务印书馆对近代印刷术的贡献》,载《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文集》第513页,印刷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

项   目1929年1932年1929年为100%机器设备折实数约150万元约71万元47%工人〔沪、平(北京)港〕人数约3000人约1300人43%当年中文排字量153221面240677面◆*157%铅 印 印 刷176147令325220令◆*185%   *1932年取8-12月平均数推算全年总数。

商务印书馆於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从1903年起即能自己制造石印机、铅印机和铸字机等多种印刷机械,自给有余,还售与其它印刷企业。书馆曾於1906年在东方杂志》上刊登过一篇″专售各种印书机器″的广告,全文如下:″印刷术创自我国,泰西学者益发明之。而输入文明,其用滋大。敝馆建设十年,知中国教育前途日益发达,所有赖於印刷术者甚亟,因向外洋运入各种纸墨及印书机器等件,以应全国之需。所运各种纸张,结实精美,花色全备,无论刷印书籍图画,大小单件及装面等皆可。各色洋墨光亮鲜美,耐久经用。无论石印、铅印,纯黑五彩皆全。机器有英、德、美各厂所制之不同,或铅印或石印,各随所宜。大号摇架,可印如《申报》者,每日万张。二号摇架,可印如中外日报者,每日万张。自来墨架,可印连史纸半张。又有打样架等。至电镀照相铜版,大小铜模铅字,选料精制,无不物美价廉。贵官绅商欲购办以上诸件,请认明上海棋盘街中市敝馆牌号。或惠临或函属,无不格外克已,以期仰副惠顾之盛意。″商务印书馆的这则广告说明,该馆於建馆十年後的1906年,不仅能采用西方传入的铅、石印和铜锌版等近代印刷术印刷出版书籍等印刷品,而且还能生产多种印刷机械供应市场。由於商务印书馆的信誉好,产品供不应求,随着业务的日益发展,於1922年成立了铁工部,1926年在铁工部基础上扩建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华东机器制造厂。行政上,该厂仍隶属於商务印书馆。此後该厂生产品种日益增多,规模也逐渐扩大。是中国印刷设备及器材工业先驱之一,为中国印刷设备及器材工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总之,商务印书馆在短短二十几年时间里边,从一个资本不满四千元、设备简陋的小印书馆,资本猛增一千三百多倍,一跃而成为国内仅有、世界瞩目的大型印刷出版企业,确是中国印刷乃至出版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典型事例。因为它应历史上少有的动荡、变革中的近代社会之需求而诞生,而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们可以举一反三地通过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程去领略和了解近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商务印书馆高速发展的经营管理经验 面向市场,顺乎民意,生产对路产品;利用外资,发展自已,实行科学管理;工业技术先进,引进新兴设备,不断地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聘请外国技师,派人出国学习,重视人才培养 既为商务印书馆的经营者创造了高额利润,自身获得了高速发展,又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世人瞩目的卓越贡献,也对改革开放之今日印刷工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3.中华书局在近代史上,中华书局是仅次Q稳恕9庑髂昙浣俊S墒挎企业。创办於中华民国成立的1912年。由陆费逵、陈协恭、戴克敦、沈颐等人集资二万伍仟元创办於上海河南路。

中华书局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东会推选主要筹措者陆费逵任局长。下设编辑、事务、发行三个所。局长陆费逵,原在文明书局任职,後商务印书馆出重金礼聘其加盟商务。辛亥革命前夕,陆费逵私下、暗中与商务印书馆图文部编辑戴克敦、发行所沈知方等人筹集资金,筹办新书局。并看准当时中国兴新学必需大量新式教科书应市这一即将出现的新形势,聘请各方面专家着手编辑新式教科书。中华书局的筹办者选定在中华民国宣告成立的1912年1月1日正式开业,并以新编中华教科书》投放市场、正式发行为其鸣锣开道,一举打破了长期以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独霸市场的局面,在印刷出版界出现了中华书局与商务印书馆展开激烈竞争的新局面。这种竞争,越演越烈。总的来说,这种竞争,为中国近代的印刷出版事业创造出不少有益的经验,对中国印刷出版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书局创办之初,仅以图书出版为主,没有印刷厂。1912年秋始建只有几台小型印刷机的印刷所。到1913年,中华书局的资本猛增至十万元,一年之中,增至创业时的四倍,可见发展之速。同年,又在北京、天津、广州、汉口、南京等地开办分局多处,员工也由初建时的十余人增至二百余人。编辑力量也随着中华书局的发展而增强,年营业额达到20万元。1914年,中华书局因商务印书馆退回日股改由独资经营後首脑夏瑞芳被刺而出现的混乱局面获得迅速发展,资本又猛增至60万元。书局增资,印刷所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并随着文明书局和进步书局的盘入,於1915年在上海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建立了中华书局印刷总厂。印刷总厂建立後,陆续从国外购入平印和铅印设备,并多次派遣技术人员出国考察和学习。印刷设备不断更新,技术大有进步。到1916年,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分局已多达40余处,印刷厂也购进大型平印机、铅印机,机器总数已达数百台。短短四年余,资本增值64倍(1916年计划增至二百万,实收一百六十万),设分局40余处,印刷厂机器多达数百台。发展是极为迅速的。

参见王军着《近代印刷技术与出版事业》第23页。

此後,中华书局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持续发展。例如:1920年,中华书局收购了丁辅之创办的杭州聚珍仿宋印书局,之後用丁辅之的聚珍仿宋字排印了四部备要》等书;1927年,承担了为政府印刷债券的业务,使营业额高达四百万元;1932年,技术先进、设备完善,当时号称远东第一的九江印刷厂建成投产,并购入印钞设备,与政府密切联系,大规模承揽为政府印刷有价证券的业务,使营业额骤增至一千万元;1932年後,商务印书馆因一·二八战火损失惨重,中华书局趁机发展,并於1933年在香港建立了有年产五万令纸新式设备、以印制教科书为主的大型铅印厂。到1937年,中华书局资本已增至四百万元。具备了与商务印书馆抗争的经济实力。

中华书局除印刷新式教科书和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会议通则》等多种图书外,还办有当时闻名遐迩的大中华》、《中华教育界》、《中华小说界》、《中华实业界》、《中华童子界》、《中华儿童画报》、《中华妇女界》、《中华学生界》等八大杂志。这些杂志的印制都是由书局自己的印刷厂完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书局得以长期与国民政府合作,承印政府的小额钞票和一些有价证券,主要是当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的作用。孔祥熙曾於1927年任中华书局董事,1930年任董事长一职。政府的支持,大量小额钞券和有价证券的印制,给中华书局带来的是高额利润,为中华书局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中华书局与商务印书馆相似(表14-6),只是更为系统、整齐。从事印刷的工人一千多人,占当时上海印刷工人总数的8.3%。虽远少於商务,但也是一个仅次於商务、规模很大的印刷厂了。

4.文明书局、大东书局、世界书局和其他印刷出版机构近代民办印刷出版机构中的商界和知识界创办的近代印刷出版机构,除对中国近代民族印刷出版业作出重大贡献、有代表性的超大型企业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外,大东书局、世界书局、文明书局等在当时也是规模较大、影响深远、著名的印刷出版企业,仅作简要介绍。其它商界和知识界创办的印刷出版机构(包括商务等大型企业),列表14-7,供读者参阅。

(1)文明书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俞复廉泉(廉惠卿)、丁宝书等创办於上海。初名″文明编译印书局″。初创时备有从日本买来的石印和珂罗版印刷设备,1904年又增设了彩色石印部。民国期间采用铅印技术设备印刷了《唐诗纪事》、《明清六才子文》、《宋元明文评注读本》等不少图书。创办人之一廉泉,号南湖居士,好尚风雅,家藏很多历代名画手册扇页,故对采用珂罗版影印书画手册颇为重视,并为其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财力。该局赵鸿雪先生根据西文书刊登载的有关铜锌版的制作工艺和技术的文章,自行研制铜锌版,历数月而告成。此後,因日本人不肯传授珂罗版技术而自己潜心研究、试验,亦获得成功,为近代印刷史上颇受赞誉的一段佳话。

表14-6 中华书局印刷所机构设置表

0503.jpg (23532 bytes)

 

文明书局於印刷出版一般性图书的同时,根据清政府颁布的学堂章程,曾编辑出版过″蒙学教科书″,极为畅销。然最有成效的,当属用珂罗版影印复制的书画,总数多达570余种。

这在珂罗版技术传入不久的清末民初,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为珂罗版技术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1917年之後,文明书局因业务萧条而盘给了中华书局。越十年,中华书局又盘给了傅湘臣。

至此,原文明书局的印刷部分独立经营,改称″文明书局和记印刷所″。

(2)大东书局。大东书局创办於民国五年(1916年),由吕子泉、王幼堂、沈骏声、王均卿等四人集资合办。民国十三年(1924年)改为股份公司。初创时在上海福州路尽锦里口,後移至福州路山东路口。出版图书以中小学教科书、法律书、国学书、社会科学丛书、中医书、文艺书和儿童读物为主。民国八年(1919年)在上海蒙古路森廉里建成规模较大、备有铅印和平印设备的印刷所,除继续印刷各种书籍外,还为河南农工银行、江西裕民银行、浙江地方银行、安徽地方银行等印制纸币和印花税票多种。

大东书局在北京、杭州、长沙、汉口、广州等地设有分局。其中汉口分局还在湖北兰陵建有印刷厂。抗日战争爆发後,总管理处迁至重庆,又在湖南、浙江、江西、重庆、香港设立印刷分厂。其中,江西省赣州印刷厂为江西省银行印制纸币、为当地政府印刷各种税票;香港印刷厂为中央银行印刷辅币券;而重庆印刷厂的印刷纸币的能力几与中央印制厂相等。可见,当时的大东书局印刷厂是一所规模大、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的印刷厂。

(3)世界书局。世界书局创办於民国六年(1917年),开始为独资经营。创办人沈知方(1882-1937年)长期从事出版工作。1899年进入上海广益书局,1900年加盟商务印书馆,1912年又与陆费逵等人合伙筹办了中华书局,1913年担任了中华书局副局长一职。民国六年(1917年),沈知方脱离中华书局,独资创办了世界书局,开始以世界书局名义在上海印刷出版图书。後来沈氏的世界书局的营业额不断扩大,於民国十年(1921年)改为股份公司。

世界书局位於上海的文化街福州路上,编译所和印刷所设在香山路。在汉口、广州、北京、沈阳等地设有分局,并建有规模很大的世界书局印刷厂,印刷出版了″中小学教科书″、生活丛书》、《哲学丛书》、《心理学丛书》、《世界少年文库》、《古文观止》、《孙中山全传》、《中国古代公产制度考》等多种图书,以及影印《十三经注疏》和《铜版康熙字典》等。

世界书局印刷厂於1934年为上海图书学校印刷科学生提供过生产实习场所,对中国早期的印刷教育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表14-7商界知识界创办近代印刷出版机构简表说明:(1)此表所收为近代商界、知识界创办的印刷出版机构中的部分企业,并非全部;(2)原有从事雕版印刷後改用近代铅石印印刷的、譬如″扫叶山房″之类的企业未收;(3)创办於近代,但开始并不采用近代铅、石印印刷的,譬如″北京宝文堂″之类的企业也未收入。(4)企业创办者不详,未能列出。(5)此表仅供参考,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近代民办 主要是商界和知识界创办近代印刷出版企业概况,欲了解较详,请参阅《中国印刷近代史》、《江苏图书印刷史》、《中国印刷史资料汇编》等相关著作。

序号创办时间名   称创办者备   注11850年高生大印刷纸号高氏21858年中外新报似由《??剌报》承印31862年张昆元堂石印馆在河南省固始县41864年《华字日报》陈霭亭51872年《羊城采新实录》61873年中华印务总局温清溪、黄胜购入英华书院印刷物资71874年上海《汇报》容闳等後更名汇报、益报81876年上海《新报》各省商帮合办官商合办性质91877年上海机器印刷局沈饱山101880年屯溪印刷所歙县、休宁工商界111882年同文书局徐润等一说1881年创办121882年拜石山房宁波人店主姓名不详131882年中西石印五彩书局魏允文、魏天生最早石印年画141882年鸿文书局凌佩卿一说陆陛卿,最早采用彩色石印技术15光绪年间北洋石印局161882年祁县文和斋山西最早石印机构171883年墨海楼石印书局址在广州181883年上海千顷堂黄产生191884年两宜斋址在上海望平街201884年陈一鹗印刷纸号兼营雕版与铅印211885年长垣文蔚堂采用石印,後更名三义恒221886年校经山房朱槐庐兼营铅、石印231886年广州《广报》24光绪初文寿记石印局文阿孝251886年华美印书馆宋嘉树261887年蜚英馆石印局李盛铎271887年怡顺印务局上海四川路152号281888年石昌书局刘铁云291888年章福记书局印刷所301889年前上海石印书局311890年着易堂兼营刻印、铅印321890年鸿宝斋石印书局何瑞堂331892年杭州石印所34光绪中叶江东书局石印,址在天津351890年?聚文山房张廷书361892年汾阳翰墨斋经营石印371893年新闻报馆印刷部上海汉口路19号381894年榆次常氏石印铺常姓创办山西榆次县391894年襄阳大文堂湖北襄阳北街401894年五桂堂广州,1912年始用铅印411895年文伦书局童姓创办四川开县421895年南洪泰印务公司上海大东门火神庙街431895年美生印刷公司上海泗泾路441895年谢文益印刷所谢文益上海山东路451895年努尔印刷所努尔阿吉出版维吾尔文读物,址在新疆英吉沙461895年瑞安石印所李翰西兄弟浙江瑞安北门外471895年《福报》福州士绅两日刊四开铅印481896年《时务报》印刷工场康有为等491896年武昌舆地学会印刷所邹代钧等石印地图501896年农学报馆印刷所罗振玉等石印农书511896年上海《苏报》胡铁梅後盘给陈梦坡、铅印521897年商务印书馆夏瑞芳等中国最大的印刷出版企业531897年西安《广通报》陕西最早的近代报刊之一541897年天津《国闻报》馆551897年重庆中西书局杨肇修(经理)561897年重庆《渝报》宋育仁、潘清荫从上海购入铅印设备器材571897年洛阳鸿文商号李兰卿铅、石印刷581898年湖南《湘报》黄遵宪等湖南凸版印刷之始591898年广智书局铅印所冯镜如、何澄一北京设有分局601898年武昌亚新舆地学社邹永中国第一家石印地图专业出版社,与武昌舆地学会有关611899年上海文海书局姚文海采用石印621899年上海文益书局郭文益采用石印631899年香港《中国日报》孙中山、陈少白另出《中国旬报》、《鼓吹录》等641899年上海永祥印书馆陈永泰宁波路安乐坊,铅印651900年贵阳交通书局铅、石印工场华之鸿後在上海设立分局661900年永嘉务本印刷局李贤伦永嘉系今温州,石印671900年上海巨成印刷所李晋臣棋盘街泗泾路681900年上海广益书局魏天生等後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691901年前天津文美斋以石印画册着称701901年文宝印刷所南成都路65弄711901年上海《世界繁华报》李伯元大马路泥城桥东,铅印721901年上海锦章图书局许振辕(经理)在北京、广州、长沙、汉口、成都、衡阳设分支店,铅、石印731902年天虚我生石印局陈蝶仙址在杭州741902年上海开明书店铅印所夏颂莱後与图书集成局等合并组成集成图书公司751902年《大公报》英敛之761902年文明书局廉泉、俞复等771902年翰墨林印书馆张謇等781903年长沙乐中堂印刷局文氏铅印学堂讲义791903年华兴石印局湖南第一家石印局801903年绍兴印刷局王子余绍兴首家铅印厂811903年会文堂书局印刷所沈玉林、汤寿址在上海821903年文伦书局址在成都,铅印831904年中国图书公司印刷所席裕福、傅子濂址在上海841904年上海小说林社印刷所曾 等後并入有正书局851904年《时报》与有正书局狄楚青北京、天津设有分局861904年文亦可印刷所马昂然、马超然郑州最早的铅、石印所871905年济南大公石印馆沈景臣、吴璧臣山东首家石印馆881905年北京京华印书局商务印书馆商务在京设立的印刷机构891905年成都聚昌印刷公司谢益谋、汪祥生901905年北京法轮印字馆徐又铮等911906年菘蕴铸字所乔猷松上海最早的民办铸字所921906年香港景源排字社931906年成业印务公司上海贵州路941906年成都图书局傅樵村铅、石印刷951906年晋新书社址在山西太原,铅、石印961906年振新书社周章卿後更名东吴书局,雕版、铅印、石印、珂罗版印刷971906年《河南白话报》石印所981907年吉林印书馆经营铅、石印991907年上海东方活版部1001907年崞县兰兴书局兼营石印1011907年吉庆山房张云梯址在龙江(今齐齐哈尔)1021907年集成图书公司席裕福1031907年维新印刷公司发行人凤竹荪为《中西报》所设立1041908年神州国光社印刷所邓实、黄宾虹创办时间有1901、1908、1910三说1051908年云南腾冲印刷所和顺公司石印1061908年傅集文石印馆傅时斋湖北第一家民营铅、石印馆1071909年徐胜记石印局徐胜来後发展成徐胜记彩印厂1081909年长沙宏文印刷社李实一1091909年青岛鸿顺公南纸印刷局徐敬舆(经理)青岛最早的民办印刷局1101910年前成都昌福印刷公司樊孔周1111910年前镇江大成书局印刷公司徐寿山1121910年杭州图书局丁善之1131910年哈尔滨墨林堂书局姚桐轩兼营印刷、出版、发行1141910年哈尔滨商务印书馆王佐卿等1151910年汉口大成汉记印刷公司胡石庵1161910年国光印书局上海大沽路671号1171910年云南蒙自六艺林书局曹文渊1181911年湘鄂印刷公司陈海鹏、叶德辉1191911年上海利兴印刷公司上海四川路130号1201911年吉东印刷社经营铅、石印1211911年上海尚古山房丁云亭1221911年《商务日报》印刷厂重庆总商会1231911年《齐鲁公报》印刷厂王墨仙1241912年中华书局印刷厂陆费逵等全国民办第二大印刷出版企业1251912年成文印书局四川路西1261912年顺利印务公司南成都路116弄1271912年万兴印刷所乍浦路1281912年前後束鹿文记石印所1291912年上海生生美术印刷公司孙雪泥1301912年汉中图书馆汉中官绅合办1311912年上海永明印刷所赫德路251号1321912年国民印务公司1331912年长沙青莲印刷所1341912年後西安酉山书局焦子静主持1351912年天津华中印刷所1361912年昆明崇文印书馆祁春云南最早的商办印书馆1371912年福州利福印刷所林长民、刘崧生1381912年河南省唐河县宝华印刷局杨瑞卿1391912年归绥明善堂书局李国宾等归绥即今呼和浩特1401912年青岛宜今印务局陈乃昭1411912年济南启明印书社专司石印1421912年济南华丰石印局李文鄂(经理)1431912年上海太平洋印刷所北西藏路牯岭路1441912年上海中兴印刷所北四川路仁智里1451912年德县恩华印书局1461912年临清中文印书社1471912年聊城茹古文社石印局王露亭1481912年聊城郁文石印局端木士泉1491913年兰州和通印书馆甘肃首家民营近代印刷机构1501913年福州普益印刷所施景琛1511913年云南开智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王廉升、王汉升1521913年前後宁夏恒丰石印局1531913年前後宁夏晋泰石印局1541913年前後束鹿协兴印刷局石印兼木刻1551913年上海文华印务所北福建路唐家弄1561913年河南商务印刷所刘海楼、胡於勋1571913年山东济宁大同石印局孟庆遽1581913年青岛公华印刷社青岛潍县路1591914年天津霈记印务局冯霈专营铅、石印电车票1601914年山东印刷公司合资企业济南较大书刊印刷厂1611914年济南共和印刷局1621914年烟台东海印书馆印刷厂後改组为福裕东书局1631914年上海吴承记印刷所大境路21号1641914年前後湖北宜城胡万兴石印铺胡德清(店主)1651915年香港亚洲石印局关惠农1661915年上海华丰印刷铸字所乔雨亭等铅印兼铸字1671915年聚珍仿宋印书局丁善之、丁辅之後并入中华书局1681915年福州新闽印刷所陈寿海1691915年聊城振东书局石印工场李篪亭等1701915年上海利兴印刷所1711916年大东书局吕子泉等後改为股份有限公司1721916年河北省吴桥振兴书局尹春轩石印兼木刻1731916年上海泰兴印刷局北苏州路44号1741916年上海新业印刷局北河南路七浦路口1751916年上海泳云雪记印刷公司天津路浙江路口1761917年世界书局印刷厂沈知方1771917年湖南鸿雪印刷局方鸣皋址在长沙岳麓山下1781917年济南慈济印刷局辛铸九、王铭三道教开办的近代印刷机构1791917年上海印刷会社赫司克尔路1801918年上海华洋印刷所1811918年四川资州昌明印刷公司资中县大东街1821918年新疆玉赛音印书馆玉赛音·努肉孜巴克·尤努素夫址伊宁,印刷维吾尔文书籍1831918年福州玉生林纸店石印部1841918年长沙湘益印刷公司铅印、石印、凹印1851919年上海美艺公司北河南路铁顺里三弄1861919年上海新业印刷所爱文义路169号1871919年太平洋印刷公司牯岭路余庆里174号1881919年大中华印刷局宁波路277号1891919年泰安石印局耿静吾1901919年达县文粹石印社吴庐初等四川东北首家石印所1911919年晋南沁县大有益印刷社後售出另开育文斋石印馆1921919年河南武乡文华斋书笔铺徐士秀兄弟兼营石印业1931919年上海华成印铁制罐厂当时中国最大的印铁制罐厂1941920年云南昭通图书局陈朝宗1951920年上海协兴印刷公司海宁路1620号1961920年上海中华印书馆西藏路1971920年上海元昌印书馆印刷工场石印古典小说1981920年後长沙周公益印刷纸庄周麓生後更名公益印书馆1991920年汉口教育杂志社陈孝芳铅印《正心报》2001920年南京明星印刷社祝治华2011920年前後河北衡水三义堂郭炳文、王学明前身是文林堂书铺,石印2021920年前後福州百城印务局黄百城石印、珂罗版、铜锌版,以印纸币为主要业务2031920年前後北京求知学社印刷部2041920年云南大兴昌药房石印铺2051920年後北京清真书报社马魁林铅印、木刻、影印回教书籍2061920年後美成印刷公司章锡琛开明书店建立的印刷机构2071921年南京绍新印务厂王彬臣天青街404号2081921年南京天新印刷社张天籁贡院西街73号2091921年山西晋华书社王??等2101921年上海张春记印务局中华路108号2111921年歙县福记书局曹吉甫2121921年四川达县存仁石印社吴庐初2131921年六安陈国衡石印社陈国衡2141921年四川什邡泼墨石印馆冷益湘2151921年上海友文印刷所闸北永兴路鸿兴坊2161921年上海顺泰印刷所北浙江路七浦路口2171921年上海顺利印务局江西路59号2181921年上海丽文印务局天潼路318弄85号2191921年上海交通印刷所大东门内肇嘉路2201921年四川达县同仁石印社丁尊山2211921年上海世新印书局闸北止园路2221921年四川达县永明石印社艾贤书2231921年上海民智印刷所塘山路31号2241922年安徽濉溪普利石印局冯明伦曾印烈士煤矿煤票2251922年上海世界舆地学社印刷厂屠思聪平印世界地图、中国地图2261922年上海同和印刷所北四川路2271923年上海南国印刷所哈同路慈安里2281923年山西即墨新民印刷局黄昆山、黄峰山後更名即墨印刷厂2291923年开封恒茂印刷局王彦修铅、石印2301923年青海西宁张厚记印刷所张子厚青海省第一家石印馆2311923年云南大理日新书局2321924年上海利明印刷所海宁路同昌里2331924年上海泰记印务局界路101号2341924年上海振新彩印局广东路126号2351924年勤益五彩石印局上海广东路公顺里17号2361924年大利锦记印刷所白克路怀安里2371925年黑龙江省五教道德院经书印刷部五教道德院对外称铅石印刷局2381925年上海良友图书印刷所伍联德、余汉生2391925年青岛祥瑞行印务馆张伯祥後更名祥瑞行美术印务馆2401925年河津王宝斋石印馆王宝斋2411925年上海华新日历厂早期铅印专业日历厂2421925年《世界日报》印刷部成舍我2431925年天津富华印刷局以石印、胶印年画为主2441925年上海印务公司交通路127号2451925年大中国印刷厂上海大连湾路50号2461925年上海望平印刷所山东路200号2471926年柳州同人石印社刘均生柳州首家石印社2481926年中国科学图书印刷公司胡明复、蔡元培等中国科学社建立的印刷机构2491926年天津《庸报》印刷所董显光2501926年大新印务局上海热河路德润里2511926年希美印刷所上海北浙江路749号2521926年大华印刷所上海北山西路646号2531926年元丽印务局上海闸北三阳路9号2541926年成都维新印刷所唐子桢成都梓潼桥2551926年成都合记新印刷公司成都忠烈祠2561926年成都文华印书馆王有德成都悦来商场2571926年上海厚生火柴印刷厂张守仁(厂长)为厚生火柴厂印商标2581926年四川万县石琴印刷公司2591927年前西安干振号石印所曾印金融流通券纸币2601927年上海沈华胜制本工场沈芝泉上海装订厂的前身2611927年三一印刷公司金有章、金有成上海美术印刷厂前身之一2621927年青岛光华制版社班鹏志青岛首家专业制版厂2631927年四川潼川新民印刷公司李吉元今四川三台县2641927年上海文华印刷公司密勒路允耕里2651927年上海丰湖印务局海宁路3114号2661927年上海春风印刷公司公馆马路自来火街2671927年上海文化社印务公司中华路1027号2681928年南京京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王毓英中山路92号2691928年南京东南印刷所黄石秋洪武路25号2701928年南京美丰祥印书馆徐守箴国府路155号2711928年大陆印书馆李仲侯南京国府路2721928年瑞云铅石印刷社王庆成南京金沙井38号2731928年新新印书馆唐云南京糖坊桥2741928年济南五三美术印刷社周寿鼎2751928年泰安大陆书社泰安李姓家庭式企业,兄弟6人合办2761928年成都球新印刷厂曹仲英成都总府街2771928年成都诚达印刷社李与初成都汪家拐2781928年成都协美印刷公司叶昆丞成都书院街2791928年保定协生印书局张培植保定西大街,现永华北路2801929年西宁天兴成书铺2811929年青岛兴华印刷局陈介夫2821929年烟台泗兴印务公司当时烟台最大的印刷厂2831929年上海筱舫照相化学工业厂陈筱舫战时被日军全部焚毁2841929年上海庐山彩色照相制版公司朱陶庵全称上海首创庐山彩色照相制版公司,又称庐山画片社2851929年上海大同印刷所施方白、季方2861929年哈尔滨广盛印书局於水长等哈尔滨较大的印刷厂2871929年上海时代图书出版发行印刷公司邵洵美有平印和照相凹印设备2881929年上海艺文印刷局林鹤钦编辑、印刷《艺文印刷月刊》2891929年上海锦花贴花印刷厂顾德润、张维椿1932年毁於日军炮火2901929年《新民报》社印刷厂陈铭德等出报多种,总社在南京,下设五社八刊2911929年上海汉文正楷印书局郑什昌等2921929年南京华东印务局林仲华二郎庙3号2931929年南京建业印刷社程伯海南京锦绣坊2941929年南京成文印刷局王成杰教敷营28号2951930年河间豹桥印刷所孙杰超承印河间、肃宁县报纸2961930年山东印书馆徐寿山址在青岛2971930年成都日新印刷工业社吴福兴三桥南街2981930年四川成都云雪印字馆潘雪岩成都新开街2991930年成都美信印刷公司康纪鸿成都鸿春里3001930年上海建华制版社周少山3011930年上海龙门书局严幼芝又名龙门印务局、钟山书店3021930年南京印刷公司王公韬成贤街66号3031930年南京仁声印书局杜天锡锦绣坊16号3041930年南京新华印书馆朱大德四象桥晒厂7号3051930年??记印刷厂吕南樵下关天安路20号3061931年南京金陵印刷股份有限公司陈尔昌黄泥岗45号3071931年中国凹版公司沈逢吉等承印纸币为主的有价证券3081931年大方印书馆施方白1938年被日本人没收3091931年上海综艺照相制版社康际文、康际武在北平设有分社3101931年上海软管制造厂沈肇基中国首家软管制造厂,设印刷部3111931年福州万有划线印刷所刘崇鉴、李镇藩属福州万有图书社3121931年青岛醒民印刷局孙德山等1938年被日军查封3131931年长沙湘芬书局印刷厂吴起鹏3141931年前後泉州五彩石印社梁奕庭3151932年四川乐山三五书店印刷部3161932年兰州俊华印书馆郭伟唐甘肃早期规模较大的印刷厂3171932年龙江印刷局址在齐齐哈尔3181932年《东方快报》社印刷所张学良倡建址在北京中南海运粮门内3191932年南京大东印书馆顾筱园丰富路307号3201932年南京文心印刷社凌石泉八条巷14号3211932年成都崇业印刷社李少武成都暑袜北街3221933年成都福民印刷公司温少南成都龙王庙3231933年上海凹版公司鲍正樵雕刻各种有价证券版3241933年重庆新蜀报印刷所贺植君(经理)与新文化印书局合办3251933年山东临沂鼎新印刷局陶哉矫等3261933年南京奇异印刷厂李石??长乐路97号3271933年南京新民印书馆邹子声洪武路294号3281933年福新印刷刻字社王鳌福南京中山路四段353号3291934年文华昌记印务局任涤民南京太平路259号3301934年南京文品印刷馆刘怡生中华路169号3311934年南京文德印刷所沈孟阳瞻园路76号3321934年南京三民印务局王旭东童家巷19号3331934年云南个旧文津书店张文清经营石印3341934年蒙自新民书局马洁等3351934年成都彬明印刷社王祥明成都棉花街3361935年三益石印馆张小宗等3371935年厦门《星光日报》印刷厂胡文虎3381935年上海《立报》印刷部成舍我等香港设《立报馆》,自己排版,无纸型、印刷设备3391935年上海开文制版社鹿文波3401935年炳记沪宁印刷所杨炳衡南京评事街127号3411935年青年印刷所黄祯祥南京明瓦庙3421935年南京胜群美术印务局陈华甫、易宝山碑亭巷43号3431936年开远文渊书局罗茂春、郝开国云南开远县3441935年成都霞光印刷社李嘉余成都悦来商场3451935年成都辅进印刷社段尧钦成都提督东街3461936年上海新文字书店王益等表14-7所列商界和知识界建立的印刷出版机构三百四十余家,虽非全部,但可给中国近代民族印刷业崛起之时的发展情况以概括。其中:从规模上看,大至当时全国仅有、世界罕见的大型全能印刷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小到家庭作坊式的小印刷所(此类家庭作坊式企业人数甚少,仅几个人,多未列入);从地域分布上看,民办的近代印刷企业虽多集中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沿海省市,但四川、云南、黑龙江、辽宁、吉林、山西、陕西乃至新疆、内蒙、甘肃、西藏、宁夏,几乎全国所有省份都建有规模不同的近代印刷出版企业;从技术设备上,多为铅印和石印,照相铜锌版、照相凹版、珂罗版等各种近代印刷技术和设备也在广泛应用中。可见,中国民族近代印刷业崛起之势可见,中国民族近代印刷业崛起之势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为尔後 尽管日寇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印刷业造成了严重摧残和破坏 中国近代、甚至现代印刷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堂、学校建立的印刷机构

清朝末年,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中国的教育事业出现了一次历史上少有的重大变革,废科举,兴学堂,编印新的教科书,成为当时一种时尚而又无以抗拒的潮流,迅速发展起来。

在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之前,中国的教育采用私塾形式,所用教材是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主的蒙学读本。以及诸如《千家诗》、《神童诗》、《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幼学杂字》、《女儿经》、《女二十四孝图说》等知识面窄、内容陈旧的读物。这些陈旧教材在西学东渐和近代教育体制巨变的大潮中被淘汰势在必然。随之而来的是随着兴学堂、办学校等新兴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极需的新式教科书的编写和印制也随之提上了日程。

在中国,新式教科书是在西学东渐过程中诞生、在民族近代印刷业崛起中发展的。最早出现的新式教科书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时应兴办学堂之需而编印出版的。1876年,西方基督教会为编写新式教科书,专门组织成立了″学堂教科书委员会″,负责新式教科书的编写工作,″教科书″一词也於此时在中国出现。″学堂教科书委员会″编写的教科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供学堂、学校教学使用的新式教科书,计有算学、历史、地理、伦理和宗教等数种。此後,中国人开始编写和印制新式教科书或类似於教科书的课本。例如:

1879年,杨少坪辑译了英字指南》,为中国最早的英语读本;

1895年,钟天纬编写的《语体文教本》,为中国最早的语体教科书;

1898年,南洋公学的朱树人编写了《蒙文课本》。

以上《英字指南》、《语体文教本》、《蒙文课文》等几种早期教科书的编印出版,只是零星编印的类似於教科书的读物,尚不成系统。相比之下,还是文明书局的创办者俞复、丁宝书等编写的蒙学读本》七编更为系统、完整。但真正可称得上中国早期最完备的新式教科书,是由编写《蒙学读本》七编的俞复、丁宝书创办的文明书局编辑出版的。计有中国历史、外国历史、中国地理、外国地理、天文、地质、生理卫生、化学、几何、珠算、动物、植物、矿物、格致、地图、习画、习字等十余种独立成册的供学校教学使用的课本,可以说自成体系、门类齐全,虽算不上完善,但在中国教育史上已是了不起的成就,具有开创之功。印刷出版这套教科书的文明书局也因此颇受赞誉。

编辑出版教科书,以小学教科书为始,後逐渐向中学、师范等中等学校扩展,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方由商务印书馆邀请各方学者成立″大学丛书》委员会″,着手拟定大学教科书的编写计划并付诸实施。在此之前,全国各大学和一些专科性学校的教材,多是自行编写和印制。遂有学堂、学校兴办印刷机构之出现。参见《中国印刷近代史》第239~241页,印刷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举例如下:

1897年,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附设″南洋公学译书院″,由张元济任院长。译书院创办初期,编印《蒙学课本》等学校教科书,後陆续翻译和印制各国有关政治、历史、科技等方面的书籍。

同年,山西太原府政法学堂创办铅印所,印刷《监狱学》等书籍。

1902年,山西大学堂西学斋创设铅印室,开始印刷本学堂新编的各种讲义,同时也印刷一些其它书籍和报刊。

1904年,军咨府辖京师测绘学堂开设制版印刷班,印制地图等印品。

1906年,云南两级师范学堂化学教习周芸生,在学堂工艺科内设立印刷室,采用石印技术和设备,印刷讲义和教材。

1926年,湖南大学设出版组,创建印刷厂,印刷本校的讲义和教材。

此外,唐山的铁道学院,安徽的高等学堂,南京的金陵大学,山东的齐鲁大学,沈阳的东北大学,北平的北京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以及1930年成立的回民学校成达师范,都设有自己的印刷机构。这些印刷机构除为本校教学服务,印刷本校使用的讲义、教材外,也承担一些外界印件。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北京大学出版部於1918年扩建而成的印刷厂,职工多达百余人。

上述数例,虽非全部,但可见中国近代学堂、学校创建为自身教学服务的印刷机构之一斑。

三、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印刷机构

中国共产党成立後,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为数众多的根据地。由於宣传工作的需要,这些根据地都建有规模较小的印刷厂。而最早的印刷工作,则是设在各大城市的秘密印刷所。

(一)在城市设立的秘密印刷所

1925年以前,中国共产党尚未建立自己的印刷所,所需书刊和宣传品,均委托上海的一些中小印刷所印刷。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印刷基地,而最早建立的秘密印刷所则是在北京建立的昌华印刷局。

北京昌华印刷局创办於1925年2月。当月筹办,当月开工生产。创办人为李大钊等数人。地点在当时的广安门内大街广安西里。经理陈楚??,厂长刘明。职工35人,设备有手摇铸字机、圆盘机、对开铅印机,以及铡刀和铅字、铜模等工具、器材。印刷政治生活》及传单等宣传材料,也翻印上海出版的《向导》等读物。後因警察、密探盘查,为安全计,迁址北城花枝胡同,更名明星印刷局。

在近代中华民族印刷业崛起的这一历史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城市秘密印刷所主要集中在上海,大约有20多处(表14-8)。在上海建立的第一个印刷所是1925年6月创建的、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直接领导的国华印刷所。

国华印刷所,又名崇文堂印务局,创建於1925年6月。地址在上海闸北香山路(今象山路)香兴里。负责人是倪忧天(1895~1978年)、陈豪千。设备有对开铅印机二台、圆盘机一台、切纸机一台,以及手摇铸字机、铸版、纸型、铜模和铅字等设备和器材。职工约20人。主要任务是排印《向导》、《中国青年》、《平民课本》和马列主义书籍等书刊,以及党和全国总工会的宣传品。为安全计,国华印刷所对外另挂崇文堂印务局的牌子。即对外崇文堂印务局与国华印刷所是两家,主持人分别是倪忧天(代表崇文堂)和陈豪千(代表国华)。崇文堂对外,名义上,国华承接崇文堂委印的印件,对印件内容等不负责任。为的是防备一旦发生问题,能以保护国华的设备和资金财产以及工人的安全。表14-8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城市秘密印刷所根据《中国印刷近代史》第323~330页文整理、集录而成。

序号创办时间名   称创办者或负责人备    注11925年北京昌华印刷局李大钊等广安门大街广安西里21925年上海国华印刷所倪忧天、陈豪千闸北象山路香兴里31925年上海和记印刷所倪忧天、陈豪千闸北青云路桥堍广益里41926年上海文明印务局倪忧天等新闸路西新康里51926年上海中兴印刷所毛齐华新闸路鸿祥里61927年上海瑞和印刷所毛泽民、彭礼和虞洽卿路(今西藏北路)71927年後上海中国徵信所印刷室何孝章此印刷间为″印刷工人业余联谊社″活动点81928年上海协盛印刷所毛泽民、彭礼和今之安庆路春晖里91929年上海和记制版所彭礼和今之长治路惟昌里101929年上海福兴印刷公司彭礼和四川北路东武昌路111930年上海谦泰印刷所何步云浙江北路七浦路121930年前上海华大印刷厂中华全国总工会北京东路131930年上海新生印刷厂陈云、李伟基山海关路肇庆里141930年上海福明印刷所杨匏安等今之长阳路忆大里151930年上海提篮桥住家式秘密印刷室罗绮园中共中央宣传部绝密印刷机构161931年上海周家嘴路住家式印刷工场瞿云白以绸布庄作掩护171931年上海白克路店铺伪装式印刷工场钱之光今凤阳路181931年上海维新坊清排工场毛远耀、柳宗陶此工场二年间迁址七次191932年上海协兴印刷所周家嘴路东同升里201932年上海世德里清排工场杜延庆、何实嗣新闸桥世德里211932年上海岳州路织布厂内印刷室吴润章以织布厂作掩护,内设印刷密室221932年上海全总印刷所瞿云白住宅式无店铺掩护的印刷所231934年上海明华坊印刷工场毛远耀、张合住家式,後迁至保定路241934年上海四义坊印刷工场毛远耀由明华坊迁来251934年上海韬朋路印刷工场毛远耀由四义坊迁来

中国共产党在城市建立的秘密印刷所,由其性质决定了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一般规模小,设备简陋;

(2)以合法面目设置的印刷所,以承印零星印件作掩护;

(3)极为机密的印刷所,以住家式或公馆、店铺做伪装,且经常变更地址;

(4)职工多是中共党员和青年团员;

(5)组织精干,无闲散人员,且多为多面手,以尽量减少人员,便於保密;

(6)纪律严明,各工序之衔接均单线联系。

(二)在根据地建立的印刷厂

中国共产党成立後的最初几年里,国共两党实行合作,到1927年,合作破裂,兄弟◆墙,共产党在自己控制的地区,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出於宣传教育的需要,各根据地都建有规模不同的印刷机构,承担着根据地所需要的书刊、纸币和内部文件等各种印刷品的印刷任务。

截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共产党建立的根据地主要有:中央根据地、湘鄂西根据地、湘鄂赣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闽浙赣根据地,以及左右江根据地、湘赣根据地和川陕根据地。各根据地建立的印刷机构,按其建立时间之先後,列表14-9,并对各根据地最先建立的印刷机构作简要介绍如下:

1.中央根据地的瑞金中央印刷厂

瑞金中央印刷厂,创办於1931年,全称″工农民主政府中央印刷厂″,又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印刷厂″。厂址在江西瑞金叶坪下陂坞村。创建初期,仅有从永兴县城缴获来的一台石印机。後经不断扩充,设备增至石印机十二台,铅印机五台,以及相应的铸字机、排版机械和器材,职工多达三百余人,月收入达七千元以上,是苏区当时最大的印刷机构。该厂隶属於中央苏区中央印刷局和中央出版局。承担着《红色中华》等报刊、书籍、公债券和文件的印刷任务。

2.湘鄂西根据地的浏阳县苏维埃政府石印局

湘鄂西根据地的浏阳县苏维埃政府石印局,创建於1930年。创建初期有工人近三十人,石印机一台。任务是为浏阳县苏维埃政府印刷浏阳工农兵银行纸币、政府的宣言和布告、以及列宁小学课本等。1931年,该石印局的部分职工并入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石印局。

3.湘鄂赣根据地的湘鄂赣省苏维埃工农兵银行石印局

湘鄂赣根据地的湘鄂赣省苏维埃工农兵银行石印局创建於1930年,有职工28人,石印机四台,承担着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工农兵银行钞券和图书、文件的印制任务。

4.鄂豫皖根据地的鄂豫皖苏区石印科

鄂豫皖根据地的鄂豫皖苏区石印科创建於1929年。初建时有石印机两台,负责人是卢楚桥、卢汉祥。後来设备续有增加,职工也增至50余人。主要任务是印刷纸币、书籍和捷报、布告、标语等。1932年红军主力向川陕转移之後,因纸张等原材料缺乏,曾印刷过布币″壹串铜元券″。

5.闽浙赣根据地的龙岩东碧斋印刷馆和闽西红报印刷所

闽浙赣根据地龙岩县的东碧斋印刷馆,於1929年由印刷工人发起组建印刷工会後,承担了龙岩县总工会机关报、闽西民主政府机关报《红报》,以及党、政、军和群众团体的布告、文件、课本、宣传材料的印制任务。旋即改组成″闽西红报印刷所″。该所於1930年闽西根据地发生的″肃清社会民主党″冤案中,因印刷所主要人员受牵连遇害而解体。

6.川陕根据地的三个印刷局

193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开入四川,并於1933年成立了川陕工农民主政府,建立了木版雕印、石印和铅印三个印刷局。其中铅印和石印两个印刷局采用的是近代铅、石印刷术。石印局的设备由陕南镇巴县、四川达县缴获而来。1931年1月红四方面军进攻陕南镇巴县,缴获一批石印设备和器材。以此为基础,在川北通江县苦草坝成立了规模较小的石印局。用於印刷当时急需的纸币和布币。後来,又从四川达县缴获并运来四川地方军阀刘存厚石印厂的全部设备和器材,正式扩充、成立了川陕省石印局。此时的石印局,有职工16人,石印机五台和相应设备及器材。任务是为根据地印制纸币和布币。曾用当地为印布币特制的细白布、阴丹士林布和深蓝布印制了布币一串、两串、三串、拾串和壹圆五种;用道林纸印刷一串、两串、参串、壹圆等。该石印局曾因战事转移、迁址到巴中、旺苍、茂汶等地。

川陕省铅印局的设备器材,是从四川达县刘存厚印刷厂缴获而来的,印刷小学课本和《劳动法令》、《干部必读》、《五言杂字》等图书多种。

此外,左右江根据地的印刷机构、湘赣根据地的印刷机构、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印刷所等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印刷机构,也都印刷过与上述类似的印刷品。表14-9中共根据地建立印刷厂一览表序号创办时间名   称创办者或负责人备    注11929年鄂豫皖苏区石印科卢楚桥、卢汉祥21930年浏阳县苏维埃政府石印局县苏维埃政府後部分职工并入省苏维埃石印局。原局改为县图书馆31930年鄂西农民银行印钞厂鄂西农民银行後改为湘鄂西省农民银行印钞厂41930年湘鄂赣省苏维埃工农兵银行石印局湘鄂赣工农兵银行址在幕府山区水源51930年红日印刷厂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初建於汤家汇吴家祠堂61930年闽西工农银行印刷所闽西工农银行地址在龙岩71930年闽西红报印刷所闽西苏区政府由龙岩东碧斋改组而成81931年瑞金中央印刷厂中央印刷局、出版局厂址瑞坪下陂坞村91931年房县王云阁石印所鄂北农民银行属租用性质101931年铜鼓县苏维埃石印局县苏维埃政府局址在蓝源冷水坑111931年鄂东南工农银行造票股鄂东南工农银行银行附属造票股,石印本银行发行的纸币121931年文明印刷社李进芝、夏金石社址在金寨老城131931年皖西北特区印刷所吴宝才所址在皖西金寨老城141931年闽浙赣省苏维埃铅印局省苏维埃政府局址在距省苏维埃松树坞三里远的葛源枫151932年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印刷局省苏维埃银行161933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印刷所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瑞金沙洲坝乌石村171933年青年实话印刷所青年团中央瑞金沙洲坝沙前村181933年中央财政部印刷所中央人民财委会全称中央人民财政委员会印刷部191933年中央教育部印刷所中央教委会全称中央教育人民委员会印刷所201933年川陕省石印局川陕工农民主政府石印纸币和布币211933年川陕省铅印局川陕工农民主政府铅印图书,由工农书店销售221936年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印刷所贺子珍、朱华民延安中央印刷厂的前身

 

您现在的位置·目录 - 近代篇 - 第十四章 - 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