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目录 - 当代篇 - 第二十五章 - 第四节



第四节 照相制版材料制造业

    照相制版一直是印刷生产中技术比较复杂,耗用原材料种类较多的一个工序。平印、凸印、 凹印、孔印都是通过印版完成图文油墨转印的。不同的印刷方式一般地说,制作印版的材料 是不同的,但照相感光材料大同小异。都经历了从湿版到软片的发展过程。由于照相制版工 序耗用的原材料种类繁多,在这◆不可能一一陈述,择其主要的分述如下:

一、照相用材料

1.罗甸湿版用材料

    印刷行业应用照相制版术已经一个半世纪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大部分时间应用的是湿版 照相 术,一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国产制版软片大量供应以后,才完成了"以干代湿"的历史性转 变。

    湿版照相术应用的化学药品较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湿版感光乳剂的成膜载体罗甸。罗甸又 称克罗甸,是Collodion的音译商品名称,它的正式名称应是硝酸纤维素,是棉纤维经浓硝 酸 "硝化"处理后的生成物。罗甸极易燃烧,所以俗称火棉。照相用的商品罗甸是将硝酸纤维 素溶解在等量的乙醇和乙醚混合溶剂中,成胶状,又称火棉胶。

    湿版照相配制感光乳剂的罗甸、碘化钾、硝酸银等药品都可在商店购买,工厂自配自用。虽 然湿版照相感光乳剂的配制、显影、加厚、减薄、定影等冲洗操作比较麻烦,但唯其比使 用进口软片经济便宜,所以在没有便宜的国产软片取代之前,印刷厂不得不继续使用湿版照 相。

2.明胶干版

    长期在照相暗室、水池旁边站立作业,饱尝湿版操作之艰辛的照相工人,是多么期望能用干 版代 替湿版。五十年代后期大搞技术革新就有过"罗甸干版"的尝试,六十年代中期北京、上海 等 地印刷厂又相继研制明胶干版并获得成功。1965年北京新华印刷厂试制成功明胶干版,工厂 批量生产,除自用外还供应本市及华北地区一些印刷厂使用。1967年上海市印刷二厂也生产 出明胶干版,部分供书刊印刷使用,主要供印刷电路板和晶体管集成电路板拍摄使用。1970 年上海市印刷二厂明胶干版车间迁入上海市印刷八厂,成为明胶干版生产专业厂。

    西安五四四厂于七十年代也专门建立一个明胶干 版车间,生产明胶干版。除此以外,其他城市还有一些印刷厂自制明胶干版大多自用。

    明胶干版的优点就在于它的"干",它克服了由于湿版的"湿"而给操作人员带来的诸多不 便。在国产制版软片还不能完全取代湿版之前,采用明胶干版不能不说是一个无奈中的过 渡办法。明胶干版、罗甸干版虽然解决了"湿"的苦脑,但它们同湿版一样,都是以玻 璃作版基,笨重、易碎的玻璃总不如软片好使。

二、制版软片

    现代工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就在于生产的高度专业化分工。而印刷工业恰恰又是一个综合应 用技术工业,像照相用感光材料一类产品,属于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精细化工加工产品, 靠印刷工厂自身的技术革新的办法不是解决中国印刷工业以干代湿的最佳出路。

1."公元牌"制版软片

    汕头感光化学厂(原汕头公元摄影化学厂)创建于1953年,是国内建立最早的感光材料厂,主 要生产公元牌胶卷和照相纸。为满足印刷工业对国产制版软片的需求,1959年开始研制印刷 制版软片,1960年汕头感光化学厂在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前身)的 配合下,继续试制印刷制版软片,当年秋季相继试制成PA硬性全色片、PB中性全色片、PC软 性全色片和SP特硬全色片等8个配套软片品种,并投入试生产,供国内印刷厂试用。

    1964年4月文化部物资局和轻工业部第一轻工业局在北京新华印刷厂联合召开座谈会,对汕 头感光化学厂试生产的公元牌制版软片进行评价。参加座谈会的除北京新华印刷厂和其他几 家印刷厂以外,还有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等单位。汕头感光化学厂根 据 大家反映的意见,对产品的配方和工艺又作了改进,于1964年秋将8个品种的"公元牌"印 刷制版软片正式投入生产。其中PB中性全色软片在1964年全国新产品展览会上荣获国家三等 奖。

    除制版用软片外,报纸传真也使用软片。1964至1965年上海感光胶片厂和汕头感光化学厂相 继试制出正色传真软片,供新闻、邮电传真用。1965年汕头厂还试制出PT全色传真软片。

2."华光牌"制版软片大量应市

    化学工业部第二胶片厂于1972年在河南省南阳地区内乡县动工兴建,1977年建成投产。该厂 设计生产能力年产电影胶片4500万米,与之配套还建有涤沦片基的生产部门和科研机构,是 国内大型专业化感光材料生产企业(彩图25-12)。八十年代初开始生产"华光牌"印刷制版 软片,供应印刷 企业使用。其中YZ6001型、YQ500、YEP1型印刷制版软片获化学工业部1983年重大科技成果 奖。

0943.gif (44679 bytes)

彩图25-12

    八十年代正是中国印刷工业处在电子分色和电脑排版的热潮之中,为满足印刷工作者电脑排 版 、电子分色软片国产化的要求,第二胶片厂于1986年又推出华光牌LP6328型电脑排版片和华 光牌GEO5100型氩离子激光电子分色片。

    与此同时化学工业部第一胶片厂(河北省保定市)、沈阳七二一二工厂、辽源胶片厂、汕头感 光 化学厂等也先后生产出供照相排字使用的感光软片和相纸,为八十年代推广照相排字的先进 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广州摄影化学材料厂,原名"那素"化工厂。是中国为摄影生产感光冲洗药物的专业化工厂 。除生产各种彩色胶片冲洗套药,彩色相纸冲洗套药以外,还生产供印刷制版用高反差型20 1号冲洗套药、里斯型202号冲洗套药以及电子分色片高温快速型203号冲洗套药。这些冲洗 套药同国产软片配套使用,不仅免除了印刷厂对进口感光材料的依赖,也为国产制版软片大 量应用创造了条件。

    中国的制版软片制造业是在六十年代初开始起步的,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终于使中国的印刷 者 实现了"以干代湿"、"以软代硬"的愿望,这应该归功于中国感光材料制造业人员的智慧 和辛劳。

    由于管理体制上的原因,中国感光材料生产企业分别隶属于轻工、化工等不同系统。表25-5 国产制版软片生产量的统计数字,摘自《中国轻工业年鉴》。

表25-5印刷制版软片产量(部分)统计表   单位:万平方米 

年  度 轻 工 系 统 化 工 系 统 年  度 轻 工 系 统 化 工 系 统
1978 5.2   1980 21.7  
1984 41.6   1985 54.7  
1986 44.01   1987 49.66 100.60
1988 52.7 144.40 1989 39.00 154.10
1990 39.11 181.40 1991 43.26 246.80
1992 46.95   1993 41.07 460(除轻工以外所有产量之和)

2543

 

    印刷版材除感光树脂版以外,大多是用金属加工制做的,这其中像合金字铅一般由印刷厂自 行配制加工,凹印铜辊有的是外加工,有的是印刷厂自己电镀制做。而像凸版铜锌版材,胶 印的锌皮及PS版则是版材加工厂生产作为商品销售的。这里的印刷版材指的就是后几 种商品版材。

1.凸版铜锌版材

    凸版印刷除文字、花边用铅合金铸造以外,图像、线条一类印版大多用铜锌版制做。一般情 况下,线条、网点较粗的凸版用锌版,精细过网和彩色过网的凸版用铜版。

    五十年代以前中国还不能生产各种金属版材,1961年中国印刷器材公司组织广州锌片厂、上 海东 风有色合金厂、上海铝制品厂正式试制锌版和锌皮。六十年代中期以前采用撒红粉腐蚀法, 出 厂版材厚度1.5毫米左右,宽380~510毫米,长600~1200毫米。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广泛采用 无 粉腐蚀法,一次腐蚀完成。版材用微晶锌版,厚1.2~1.6毫米,宽381~510毫米,长600~1 200毫米。除锌版材料外,西北铜加工厂还生产多种规格铜版材。

2.平印锌皮

    自从平印由石印进步到胶印以后,锌皮就成为平印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版材。六十年代以前平 印 锌皮还依赖进口,自从上海铝制品厂等生产出合格锌皮后,国产平印锌皮才供应市场。平印 锌 皮厚0.5~0.55毫米,全张规格为宽1144±3毫米,长1219±3毫米;大对开宽765±3毫米, 长975±3毫米;小对开宽762±3毫米,长915±3毫米。

    平印版材除锌皮外,还有用铜铬多层金属版的,不过这类版材一般都是工厂自己电镀制做, 基本上没有商品出售。

3.感光树脂版

    中国的近代印刷史是从铅印开始的,100多年来,铅印伴随着中国印刷业的成长和发展,并 且一直是印刷工业中书刊、报纸及商业零件印刷的主力。但铅印与平印相比,印版笨重,印 机速度慢的缺点也一直在困惑着印刷业内人士。正是在希望改变落后的铅排铅印的心态驱使 下,七十年代起中国大江南北众多印刷厂纷纷进行了感光树脂版取代铅字、铅版的技术革新 运 动。10多年过去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感光树脂版始终未能形成规模化生产。随着书刊报平 印化的发展,感光树脂版的革新热潮又慢慢低落下去。到八十年代末,只有《经济日报》等 少数 几家报纸印刷厂使用少量感光树脂版材。到1993时,随着报纸印刷完全平印化,作为凸版新 版材的感光树脂版已基本上不再生产了。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凸版印刷的衰落,柔性版印刷在中国异军凸起。其实就柔性版的版型而 论 ,它也属凸版的一类,只不过柔性版的传墨方式,印版的制作历来同凸版印刷完全不同,所 以人们习惯上往往把柔性版看做特种印刷,而不把它归到凸版印刷一类。

    在国内大力推广柔性版印刷,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的科研工作是卓有成效的。除研究成功柔 性版印刷机供墨网纹辊并生产供应以外,该所还进行了柔性版材的开发研究,国内第一条柔 性版材中试生产线于1984年4月通过鉴定并正式生产,年产柔性版材6500平方米,该科研成 果获1989年度新闻出版署科技进步二等奖。到1991年,生产能力提高到年产10000平方米, 基本上满足了国内柔性版印刷生产的需要。

    4.平印预涂感光(PS)版

    预涂感光版俗称PS版,自七十年代以后成为平印换代的新版材。1975年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 究 所与北京市印刷二厂合作,成功地开发出国内第一条手工操作电解铝片单张PS版辊式涂布生 产线。与此同时,北京、上海、陕西等地也先后有PS版单张生产。

    经过10多年的生产、试用,在单张涂布的基础上,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于1985年建成国 内第一条PS版卷筒连续生产线(中试车间),并投入生产,年产PS版100多万对开张。该项目 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八十年代,由于平印快速发展,使得PS版成为版材市场的"抢手货 " 总是供不应求。八十年代中期有北京化工厂、北京新华字模厂、上海字模一厂、湖北文字六 癜 五厂、山东济南一轻纸张研究所、河北承德印刷厂等6家先后从日本富士药品公司引进单张 刷磨P S版生产线。原来国内手工涂布生产PS版的一些厂家,也引进了部分辊式涂布设备。1989年5 月,化学工业部第二胶片厂引进美国宝丽光公司卷筒连续涂布生产线正式投产,年产量可达 200万平方米。

    原来从日本富士药品公司引进的6条生产线,1989年以后也先后将原来的刷磨改为电解,提 高了PS版的品质。

    仅1991年又有4条国产PS版生产线投入生产,它们是河北涿县铝加工厂、鞍山新华印刷版材 厂、江苏泰兴仪器厂和江苏泰兴印刷材料厂。

表25-6从1985年到1991年国产PS版产量

年 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产量(万对开张) 50 100 200 250 300 500 600

1991年年产50万平方米以上的厂家如下:(单位:万平方米)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 50
化学工业部第一胶片厂 50
化学工业部第二胶片厂 200
鞍山新华印刷版材厂 50
江苏泰兴印刷材料厂 50
江苏泰兴仪器厂 50

    在这以后又有多家PS版材厂投入生产,到九十年代中期,国产PS版年产量已超过1000万平方 米,除满足国内印刷需要外,还有部分出口。

 

您现在的位置·目录 - 当代篇第二十五章 - 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