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古代印刷术用的是水性墨,而近代以来的印刷术使用的则是油性墨,习称油墨。油墨和 纸 一样,是印刷工业重要的原料。在近代印刷器材工业的发展中,印刷油墨制造业比机器制造 业和造纸业起步还要晚一些。三十年代,也只有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有一些油墨作坊, 规 模都很小,半机械半手工作业,主要生产黑墨,产量也很少。由于质量低劣,无法同洋油墨 竞争,稍高级的油墨,还依赖进口。 自从五十年代初期以后,在经济、文化建设的带动下,中国的油墨制造业才开始走上了持 续发展的道路。 1.五十年代的公私合营与合并 1949年,国营油墨厂只有一家,即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的 国营天津油墨厂(又称国营五四五厂)。1957年天津油墨厂下放给地方,改为地方国营天津市 油墨制造厂。从1943年到1946年天津市相继有志合、大兴、华北等私营油墨厂成立。到1956 年公私合营时,天津市共有8家私营油墨厂相继进行了公私合营,1959年这8家油墨厂也并入 了天津市油墨制造厂,成为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油墨制造企业,生产"向阳牌"印刷油墨( 彩图25-11)。 彩图25-11 上海市在1949年已有小型油墨厂总共40多家,都是私营。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印刷工业的 振 兴也带动了油墨制造业的发展。到1954年,上海的油墨行业一时达到64家。由于私营小生产 的盲目上马,出现了油墨生产过剩的现象。那些条件差,产品低劣的小厂不得不停业关 闭 ,最后剩下56家。1954年上海市油墨产量只有2002.9吨。工厂人数大多不满10人,稍大一些 也 只有二三十人。规模过小,难以发展,在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将56家油墨厂合并为公盛 、三兴、利丰、通文、万兴、大隆等6家油墨中心厂。1956年公私合营后为支援外地油墨工 业的 发展,将其中大来油墨厂迁往浙江杭州,另一家伟大油墨厂迁往吉林通化。1958年6月,6家 油墨中心厂进一步合并成立上海油墨厂,总厂设在原公盛油墨厂厂址,上海市柳营路305号 ,全厂有职工678人,生产的油墨产品统一使用牡丹牌商标。 在广州市,五十年代初有更生、纶兴、新泰、民丰以及由上海迁往广州的环球油墨厂数家私 营小型油墨制造厂,1956年公私合营后,于1957年合并组成广州油墨厂。 北京原来也有几家私营油墨厂,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合并建成公私合营联合油墨厂,19 58年4月并入北京市油漆厂。 1958年,在天津召开第一届全国油墨会议时,到会的共有15家,年产油墨约10000吨。 2.油墨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油墨制造业是在印刷工业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自六十年代以后,为适应印刷工业发展的需 要 ,又先后建成了一批中型油墨制造厂。如浙江杭州油墨厂、吉林通化油墨厂、山东济南油墨 厂、湖南长沙油墨厂。七十年代又相继建成甘肃甘谷油墨厂。从全国来看,其中天津、上海 两个 老厂规模较大,除自产连结料外,还自产颜料,具有较强的新产品研制开发能力。新建的甘 谷油墨厂也有一定的规模,下设油墨、颜料、电化铝3个专业分厂。到1980年全国共有油墨 厂家20多家,总产量达2.16万吨,其中仅天津、上海两家的产量就占50%。年产2000~5000 吨的油墨厂有杭州、甘谷2家。年产500~2000吨的有北京、太原、沈阳、通化、苏州、福州 、济南、长沙、广州等9家,其余为年产500吨以下的小厂。1984年产量达3.2万吨。到1995 年,全国油墨厂家共1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20多家,年产油墨达10万吨。全国印 刷业所需油墨已基本自给,还有少量出口。 3.中国油墨开始走向世界 自八十年代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油墨制造业又有新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产 量的上升,更重要的是花色品种的增多和品质的提高。五十年代初期, 只能生产低级的铅印黑墨,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生产规模扩大了,花色品种也相应增加了 。1957年开始就有少量出口。六十至七十年代,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在花色品 种方面 发展缓慢。八十年代以后,以高档树脂墨为主,出口量逐年增加。1985年出口量1090吨,19 86 年出口1430吨,到1987年出口量达2000吨。产品主要销往朝鲜、香港、新加坡、非洲及美国 等地。 1988年天津油墨厂改称天津油墨公司,生产"天女牌"印刷油墨。1993年,天津油墨公司同 日本东洋油墨制造株式会社合资建立一家中国大型油墨制造企业——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 ,生产"天狮牌"油墨,除供国内销售外,还远销国外51个国家和地区。 油墨是由颜料和连结料及其他辅料经混合后反复轧制而成。油墨制造工艺技术的进步主要表 现在颜料、连结料及轧制工艺的进步上。针对五十年代油墨产品的落后状况,油墨生产者提 出了"油墨树脂化,颜料有机化,产品高档化"的口号。 1.颜料制造技术的进步 人们习惯把颜料分为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两大类,无机颜料例如铬黄、铁蓝、炭黑等。油墨 的不同颜色完全是由不同颜料决定的。由于颜料的制造技术专业性强,难度大,特别是有机 颜 料的制造更加复杂,所以,一般的中、小型油墨厂大多采用外购颜料,自己炼油轧制油墨。 1956年公私合营以前众多的小规模油墨厂,生产低档油墨,甚至连连结料都不生产,外购颜 料和连结料,经轧制加工包装即上市出售。 五十年代彩色印刷的量还较少,制墨用颜料中,消耗量最大的是炭黑。生产炭黑的工艺有炉 法和槽法等不同方法,炉法工艺较为陈旧。六十年代以后又开发了苯胺黑 有机黑色颜料。苯胺黑与炭黑混合配用,改善了黑墨的品质。为了提高黑墨的黑度,九十年 代武汉炭黑厂同天津油墨厂协作攻关,解决了炉法炭黑的品质问题,提高了黑墨的黑度。 彩色颜料中传统的黄颜料是无机颜料铬黄,青颜料是无机颜料铁蓝。无机颜料虽然有制造工 艺较为成熟,价格便宜的优点,但透明性差,质重颗粒分散性较差,影响印刷品质。特别是 黄 颜料铬酸铅,属于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害。自六十年代以后,随着彩色印刷技术的进步, 彩 色油墨的颜料也逐渐趋向有机化,使黄、洋红、青印刷三基色油墨的色彩性能有很大改善。彩色颜料的有机化对印刷工艺的改进产生重要影响的例子就是彩色平印的色序。在七十年代 以 前,平印三基色黄墨颜料大多用无机颜料铬黄,由于铬黄的透明性较差,平印四色印刷时总 是把黄色安排在第一印色。自从采用有机颜料以后,由于有机黄的透明性很好,就把黄色放 在第三色序叠印,从而改善了三基色印刷颜色合成的效果,提高了彩色印刷的品质。 2.连结料制造技术的进步 连结料是油墨中颜料的分散介质,又是颜料的载体,对于平印油墨来说,连结料还是印刷油 墨固着以后的成膜物质。印刷油墨除了颜色是由颜料决定的以外,其他性能,例如流动性、 粘度、干燥速度、光亮度等等印刷适性,主要是由连结料决定的,所以连结料的性能,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着油墨的印刷性能。 五十年代各地油墨厂生产的胶印墨均以炼制亚麻油作连结料,调入无机颜料后轧制成聚合油 型平印油墨。由于这种类型的油墨氧化固着速度太慢,着色力低,又容易乳化 ,严重地影响着平印的品质。 1961年天津油墨厂同上海、广州三家油墨厂联合研制成功树脂型平印油墨。六十年代中期以 后 ,天津、上海、杭州等油墨厂相继投产树脂型平印亮光油墨。从这以后,油墨厂就中止生产 聚合油连结料,而用树脂型连结料取而代之。为了适应平印向高速、多色连续套印技术发展 的需要,天津、上海两家油墨厂在树脂型平印亮光油墨的基础上,于七十年代后期又分别投 产了树脂型平印亮光快干油墨。 印刷技术的发展不断向制墨工业提出新的课题;油墨新产品的开发又为印刷技术的进步创造 条件。1976年上海油墨厂为配合国产彩色轮转印报机,生产出一套非热固型四色油墨,供印 刷彩色报纸之用。 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印刷技术不断向其他行业延伸,油墨制造者也不断扩大油墨的应用范 围。除了传统的印刷以外,像办公印刷用的静电复印色粉,激光印字机的色粉,喷墨印刷用的墨 汁,印染行业转移印花用的升华油墨,印刷线路板用油墨及阻焊油墨等,油墨的分散介质 和 连结料已不再是原来概念上的"油"了,有的是油,有的是树脂,有的是溶剂,有的是水等 等。油墨家族中琳琅满目的众多成员,不仅展示着油墨制造工业的繁荣景像,也从另一个侧 面说明了印刷技术的多样性。 油墨品种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油墨制造水平的高低。各种类型的油墨所用颜料(染料) 基本相同,不同类型油墨的区别主要在于适应不同的干燥方式和印刷速度,而采用不同的 连结料。 中国油墨制造业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品种由最初的几类,发展到九十年代中期的40多 个大类,500多品种,基本满足了国内印刷的需要。择其主要分述如下: 1.铅印油墨 铅印在八十年代以前是几种印刷中应用量最大的一种印刷方式。书刊印刷、报纸印刷以及一 般 的文字印刷都是铅印。由于铅印以文字为主,所以铅印油墨是以黑墨的生产最为重要。铅印 黑墨习惯上又分书刊铅印黑墨和印报黑墨。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为适应不同的印刷速度,而在 连结料的配方上有所不同。印刷速度越快,油墨越要稀薄,渗透速度也越快。 (1)书刊铅印黑墨。 书刊印刷在六十年代之前以平台印刷为主,印刷速度为每小时1500~2000张。七十年代以后 圆压 圆式轮转印刷机把印刷速度提高到每小时5000张以上。书刊印刷铅印墨是以渗透干燥的方式 固着的,连结料以松香油或沥青油溶于矿物油配制而成。如果要求印刷品质更好一些,也可 以采用氧化结膜的干燥型连结料。黑墨的颜料都是炭黑。不过商品炭黑的黑度并不完全理想 ,一般还要在黑墨中加进少量蓝颜料,如铁蓝、射光蓝等,以增加其黑度。 (2)印报黑墨。 报纸印刷一般使用卷 筒纸高速轮转印报机,速度在每小时30000张左右,甚至更高。为适应 报纸的高速印刷,印报油墨采用快速渗透型干燥。一般地说,印刷速度越高,油墨的流动性 要越好,粘度也越低。印报黑墨在油墨中属于消耗量大而价格便宜的一种,在用料配制上还 要考虑到经济,以80%左右的矿物油连结料配以10-15%的炭黑和少量射光蓝调制而成。快速 渗透固着是这类油墨的重要特点。太原油墨厂主要生产印报黑墨。 2.平印油墨 平印是以彩色印刷为主,采用氧化结膜干燥方式,使油墨固着以后形成一个亮光连续的墨层 。五十年代的平印油墨以无机颜料和聚合油型的连结料加工而成。油墨的颜色性能和干燥速 度 都不尽人意。六十年代以后的平印油墨采用有机颜料、树脂型连结料,使油墨性能有很大提 高 。随着铅印在印刷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平印比重的日益提高,平印油墨的产量在油墨总产量 中所占的比重也日益提高。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平印油墨占国产油墨总产量近50%左右,铅 印油墨的产量则下降到30%左右。油墨中也以平印油墨的花色品种为最多。 为适应不同的印刷速度和干燥方式,一般将平印油墨分为平张纸平印油墨和轮转平印油墨两 大类。 (1)平张纸平印油墨。 平张纸平印油墨适应每小时大约10000张的印刷速度,完全氧化结膜方式,因此采用树脂型 连结料。自七十年代以来,天津、上海等油墨厂生产的亮光、快固着树脂型平印油墨就是这 类 产品的代表。20多年来,平印树脂油墨的产量逐年增加,生产工艺技术也日益成熟,有一套 比较完整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2)平印轮转油墨。 平印轮转油墨是在七十年代以后为满足平印印报印书的高速平印轮转机的需要,上海、天津 等油墨厂研制、生产的新品种。这一类油墨又分热固型与非热固型两种。 热固型油墨是在连结料中加有高沸点的石油溶剂,在印刷完成以后印件通过加热,使石油溶 剂 快速挥发然后又立即冷却使油墨凝固,由于这种油墨的固着,既不靠快速氧化结膜,也不是 靠向 纸张的内部渗透,所以称热固型油墨,比 较适合涂料纸印刷。 非热固型油墨主要也是在连结料的组成方面作了改进,除了让油墨保持优良的抗水性能以外 , 还要求适当的流动性和较低的粘度。油墨的固着是以渗透为主,在渗透同时,还要靠氧化结 膜。 3.凹印油墨 (1)照相凹印油墨。 几十年来,随着凹印的起落沉浮,凹印油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凹印油墨大多属溶剂型油墨 ,它的固着主要靠溶剂的挥发和渗透。五十年代是照相凹印蓬勃发展的时期,五十年代初天 津油 墨厂开发出了苯溶剂型照相凹印油墨。考虑到苯蒸气对人体健康有害,于七十年代初,天津 油 墨厂又试制出汽油型照相凹印油墨。汽油型凹印油墨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虽比苯型凹印油墨要 好得多,但毕竟还有影响。1975年甘谷油墨厂和天津油墨厂又开发出水溶剂型照相凹印墨。这 3种凹印墨优缺点各有千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如上述,苯型最大,汽油型较微,水型最 小;论印刷品质,则苯型最好,汽油型次之,水型最差。 照相凹版主要是用之于书刊印刷,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书刊印刷平印化的转变,照相 凹版印刷就江河日下,而与此同时,又随着包装装潢印刷中电子雕刻塑料薄膜凹印的兴起, 塑料凹印油墨的生产又成为凹印油墨的主流产品。 (2)凹印塑料油墨。 塑料薄膜属于非渗透性承印材料,所以塑料薄膜凹印油墨以溶剂挥发为主干燥固着。七十年 代 以后,苯溶剂型塑料薄膜凹印油墨生产量逐年增加。考虑到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研究生 产出醇溶剂型凹印油墨,广泛用于糖果食品包装。 以上只是简单介绍平、凸、凹几种长规印刷油墨的几个大类,除此以外,自八十年代以来 网版 印刷用墨、印铁的紫外光固化(UV)油墨以及静电复印油墨、转移印花油墨、誊写油墨等,也 都有研制和生产,就不一一详述了。 表25-4八十年代以来获国家银质奖的油墨产品
4.油墨的经销 虽然油墨和纸张同是印刷的重要原材料,但由于油墨的生产和供应不像纸张那样存在着尖锐 的供需矛盾,所以油墨的销售也不像纸张那样,采取专营销售的方式,而是采取以商业文化 用品部门销售为主,油墨厂自销为辅,印刷厂自主采购的销售方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