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按照凹印版制作工艺的不同,凹版印刷分为雕刻凹版印刷和照相凹版印刷(即影写版印刷)。前者多用于有价证券、证照等防伪印刷,后者则擅长彩色图像过网印刷。按照凹版的版型和 机型,凹版印刷又分平台机凹版印刷和轮转机凹版印刷。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凹版印刷经历了从小到大,而后又被平印取代走向衰落的过程。八十 年代以后,又重新振兴。这里边当然有凹版自身制版、印刷工艺、技术上的内在原因,也 有外部影响所致。 雕刻凹版印刷历来主要应用于有价证券,在一般印刷厂里是鲜为人知的。 1.平台凹版印刷 平台凹版印刷是较古老的凹版印刷方式,用的是平台凹印机(俗称大电机)。凹印版是平的, 放置在机器的版台上。版台在电机拖动下沿四方路线作回转运行。版台在运行过程中完成上 墨、擦版、铺纸、压印、揭纸几道工序。除了版台运行是由电机拖动以外,其他操作都由 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每小时印刷500张左右。 在平、凸、凹三种印刷中,平印的印刷压力最轻,凸印次之,而凹印的印刷压力是最重的。凹版的图文区域低于凹版的平面,印刷时需要对纸张施加很大的压力才能把纸张压进图文的 凹陷部位,使网坑里的油墨从印版转移到纸张上。早期的凹印工艺,为了使印版上油墨较容 易转移到印纸上去,印刷前必须把纸张潮湿,使之绵软,印刷后再把印张烘干。由于凹印的 墨层较厚,为了防止印刷后在油墨未干的情况下出现印张蹭脏,印刷完成后的印张要一张一 张隔离起来。平台凹印机本身的印刷速度就很低,加之印刷前的湿纸,印刷后的烘干等辅助 工序都是人工作业,所以平台凹印的劳动强度是很大的,而生产效率却很低。 2.轮转凹印逐渐取代平台凹印 五十年代的后期,老式的平台凹印机逐渐被先进的轮转凹印机所取代。轮转凹印机印版的厚 度变薄了,作成弧形装在印版滚筒上,不仅印刷速度提高了,还采用了自动给纸、自动收纸 、自动擦版等装置。特别是加大了印刷压力,采用干纸印刷的工艺,免去了印前湿纸,印后 的烘干处理,提高了生产效率。 雕刻凹版印刷的擦版始终是一个难题。在平台机上是人工擦版,在轮转机上就得使用自动擦 版、洗墨装置。洗墨用的有机溶剂容易挥发有碍人身健康。为了车间的环境卫生,一般将印 刷机的擦版洗墨装置做成封闭系统,使有机溶剂经回收、处理后循环使用。 雕刻凹版虽然具有很强的防伪能力,但不能用来复制彩色连续调原稿。像画册、画报、邮票 等,彩色艺术性强的原稿如果用凹版印刷的话,还得用照相凹版进行印刷。 照相凹版印刷,又称影写版印刷,其照相制版工艺技术在本章第三节里已有叙述,本节主要 讲照相凹版的印刷工艺技术。 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商务印刷厂就引进了照相凹版制版印刷技术。五十年代初期,为 了提 高《人民画报》的印刷品质,出版总署决定把上海商务印刷厂的部分凹版制版、印刷设备及 技术人员调到北京美术印刷厂(后又合并到北京新华印刷厂)。五十年代,北京新华印刷厂、 一二癜一工厂,以及北京邮票厂等工厂,相继建立了照相凹版制版、印刷车间 。 六十年代以后,北京的外文印刷厂也开始筹建凹印车间。其他省、自治区如安徽、广西、山 东 、四川、辽宁、湖北、陕西等承担彩色印刷任务的工厂,也先后安装凹版制版、印刷设备。这一时期的《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及一些省、自治区的地方画报大多采用照相凹版 印刷,印制出了不少精美的画面。 照相凹版是铜滚筒式的,所以照相凹版印刷属于轮转型印刷。为了除净凹版滚筒空白区域平 面上多余的油墨,在印版滚筒装有刮墨刀片,印版滚筒"吃"墨以后,在旋转中,平面上的 多余油墨被刮墨刀刮除干净,仅保留凹下的网坑内油墨,在压力作用下,这些油墨转移到承 印物上。照相凹版印刷与平印和凸印不同,平印和凸印是以网点单位面积内网点面积覆盖率 的大 小表现画面阶调深浅的,但照相凹版是以网坑内墨层厚薄的变化来表现画面阶调深浅的,所 以照 相凹版印刷品画面色彩鲜艳、层次丰富,极具表现力。虽然它的制版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 ,制版费用高,设备投资多,但它却以优良的印刷质量而赢得人们的青睐。 到六十年代中期照相凹版印刷发展到它的顶盛时期,但好景不长,在"文化大革命"的岁月里,出版事业受到严重摧残,许多画报相继停刊。整个彩色印刷业不景气,凹印的特长无所施 展,照相凹印开始受到冷落。 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得印刷业又繁 荣起来。然而,时过境迁,过去以彩色印刷见长的照相凹版印刷,这时才发现,原本是小弟 弟的平印,已迅速成长为印刷家庭中的"老大",不但在文字书刊印刷上占有了凸版印刷的 一席之地,就是在彩色印刷方面,传统上以照相凹印印刷的画报、图片等高档印刷品,也越 来越多地被平印所取代。加之凹印设备笨重、制版成本高、电镀又污染环境,凹印油墨中的 有机溶剂的挥发作用,有碍人身健康等因素,使得凹印业备受冷落。八十年代中期,多数地 区 书刊印刷厂的照相凹印经常处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况下。有的凹印设备干脆停机 歇业。 凹版印刷油墨属苯溶剂型油墨,当它印到承印物上以后,依靠油墨里溶剂的挥发而干燥。为 了改善凹印工人的工作条件,在凹印机上一般都有抽气装置,即使如此,凹印车间总是充满 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七十年代,北京、上海等地一些印刷厂,曾试验用水基油墨来代替苯溶 剂油 墨。由于在油墨的传递、干燥等问题上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所以凹印车间的空气污染问题 仍然是凹印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障碍。 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国民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包装印刷成为整个印刷行业中发展最快的 一个领域。各种软包装塑料袋、塑料盒之类消耗量与日俱增。像塑料薄膜,纸塑复合包装材 料 等同纸张不同,这些材料表面没有渗透性,只有靠挥发干燥的凹印油墨才适合在这些材料上 面进行印刷。这时虽然在书刊印刷方面凹印遭受冷落,但在塑料软包装、室内 装饰、日用挂历等塑料薄膜印刷方面,包装凹印又找到一个更为广阔的施展领域。据1981年 全国45个城市包装印刷行业调查,有包装凹印机302台,而同期出版系统的书刊凹印机仅剩3 6台。两种凹印由于承印的材料不同,机器结构也完全两样,同是凹印,却一盛一衰。 从凹印技术本身来说,电子雕刻凹版取代照相腐蚀凹版,就像平印的电子分色技术取代照相 分色技术一样,给凹印的发展也增添了活力。 凹印制版技术的进步,市场上对凹版印刷产品的大量需求,这些内外因素都为凹印技术的发 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八十年代以后的10多年时间,光在包装印刷方面,引进的凹印生产线 已有200多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