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目录 - 当代篇 - 第十九章 - 第二节

 

第二节 少数民族文字印刷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东方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几千年来,汉族 同其他兄弟民族,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但是由于历史的 原因,中国的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东北、西南和西北边远地区。中央政府为了促进这些地区 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民族的团结,在北京和一些地区建立了以承印少数民族文字为主的 书刊印刷厂,作为少数民族书刊出版的工业基础。

一、民族印刷厂

1951年1月政务院批准,将原来只有几十名人员的华北印刷厂扩建为中央民族印刷厂,1963 年又改名民族印刷厂,隶属于民族出版社。它承印民族出版社的汉、蒙古、藏、维吾尔、哈 萨克和朝鲜、满、彝等8种文字的书刊印刷任务。经过30多年的建设,该厂已成为设备先 进,工艺配套齐全,全国规模最大的以排印少数民族文字为主的专业印刷厂之一。到1990年 有职工近800人,由汉、蒙古、藏、回、满、壮、苗、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12个民族组 成。其中少数民族职工占全厂职工总数的23%。

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少数民族文字的印刷品

厂还设立了少数民族文字的字稿设计和字 模雕刻 小组。从1965年到1984年,该厂先后向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等省、自治区的印刷厂供 应了维吾尔文铜模25万个,蒙古文铜模21万个,藏文铜模14万个,以及西伯文、巴斯巴文、 朝鲜文等铜模16万个。与此同时,为了支援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印刷工业,民族印刷厂还先 后为新疆、西藏、内蒙古、吉林延边等地区培训了排字、铸字、制模、打纸型等工序的技术 工人105人。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中国的书刊报纸印刷技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逐渐用电脑排 字 取代手工铅活字排版。民族印刷厂同计算机服务公司合作,筹建了民族文字电脑排 字机房,还完成了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和柯尔克孜文电脑终端机的硬件改进和软件开发工作 (彩图19-6) 。从此,民族印刷厂为少数民族文字印刷从活字排版到电脑排版,从铅印到平版印书开 辟了一条新的工艺路线。

0717.gif (29850 bytes)

彩图19-6

二、省、自治区少数民族文字印刷

为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在少数民族人 口聚集较多的地区,例如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内蒙古以及吉林延边地区,大都建有一 定规模的少数民族文字印刷厂(或排字车间)。吉林省延边地 区是朝鲜族人口较密集地区,吉林省延边新华印刷厂就是一家较大规模的以印刷朝鲜文为主 的书刊印刷厂。

该厂成立于1948年6月。刚成立时只有300平方米的狭小厂房,4开印刷机4台,8开印刷机1台 ,铸字机2台,石印机1台,职工61名。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1984年,全厂有排版、铅印、 平印、装订等7个主要生产车间,有职工803人,其中朝鲜族职工占职工总数的70%左右。年生产能力为:排字5301万字,铅印6.2万令,平印4.4万色令,装订6.8万令。

建厂初期,由于旧的朝鲜文字模质量不好,不但影响排版,而且印出的文字也难以辨认。为 了解决这一难题,工厂安排一位老刻字工,花了3年多时间,共刻制出10套新的朝鲜文字模 。这套字模不但供本厂使用,还供应了北京民族印刷厂,为全国范围朝鲜文字印刷的字型、 规格的统一,作出了贡献。除朝鲜文外,该厂还可用汉文、日文、英文、俄文等多种文字印 刷书刊。

该厂还注意到平印是书刊印刷发展的方向,从1983年开始,陆续购进70多台先进的平印及配 套设备,使该厂平印生产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他们还十分注意 培养技术和管理人员,有计划地分期分批派送近90名职工到大专院校、电大、函大、职大、 技校进修学习。

1975年国务院批复国家出版局《关于少数民族文字图书翻译出版座谈会的报告》,其中提出 ,在内蒙古 、吉林、黑龙江等8省、自治区成立蒙文图书出版协作小组,积极组织地方出版各类现代 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一类蒙古文书籍。为此,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建立了蒙古文印刷厂。到 1989年,该厂有职工450人,年生产能力为:铅印排字5965.7万字,铅印印刷6.565万令,平 版印刷3.5万对开色令,装订7万令。

藏族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也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藏族人口虽然不多,但分布 地域很广。为了加强藏文书刊的印刷能力,1970年在拉萨建设西藏新华印刷厂,1972年正式 投入生产。工厂设铸字排版、印刷、装订等生产车间。1980年有全张二回转机、立式平台印 刷机、对开平印机等45台,职工320人,其中藏族占70%。建厂10年间共生产各类图书1032种 ,2317万册,其中藏文图书497种,1780万册。1980年印装完成1.6万令,各类图书164种, 共计288.6万册,其中藏文图书86种,214万册。

1974年在青海还建立了青海民族印刷厂。另外,青海新华印刷厂于1976年成立藏文车间,专 门排印藏文书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西部面积最大、幅员辽阔的自治区。在这里居住着维吾尔、哈萨 克、回、柯尔克孜、蒙古等少数民族。新疆新华印刷厂就是这样一个多民族团结的象徵。该厂的前身是新疆造币厂。1952年新疆钞票停止使用,改为书刊印刷厂。当时仅有4台平印 机、10余台石印机和几台圆盘机。1953年,将私营艺文印刷厂并入该厂,1961年又从北京新 华印刷厂、民族印刷厂、外文印刷厂等单位调去200多名技术管理人员,加强了该厂的技术 力量,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1980年该厂有职工911人,其中:汉族573人,维吾尔族195人,哈萨克族44人,蒙古族30人 ,回族65人,满族2人,锡伯族、达斡尔族各1人。工厂除排印汉文书刊外,还排印少数民族 文字,有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蒙古文等(彩图19-7)。全厂共有各种设备300余台,年印刷 能力为16800万令。1980年完成图书400余种,其中少数民族文字232种,占58%。

0718.gif (38411 bytes)

彩图19-7

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也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云南新华印刷厂除了承担大量汉文字 书刊印刷以外,还承担着傣族、景颇族、僳僳族、拉祜族和佤族等少数民族文字的书刊印刷 任务。

以上记述的只是中央和省一级较重要的少数民族文字书刊印刷。实际上,在少数民族居住集 中的行政地区和县级印刷厂,也有一定的少数民族文字印刷能力,他们也为发展中国少数民 族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您现在的位置·目录 - 当代篇 - 第十九章 - 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