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的印刷术不仅传到东、南各国,而且还向西方传播,经由中亚、西亚而影响了非洲、欧 洲,进而传到美洲、大洋洲。尽管现在还没有得到欧洲印刷术是由东方传去的直接证据,但 许多事实可以证明,欧洲印刷术的产生,不仅仅是晚于中国印刷术数百年,而且是在中国印 刷术的深刻影响下诞生的。这一点已为大多数西方学者所接受。 中国印刷术很早就经新疆传到中亚一带。1902年到1907年间,新疆吐鲁番古遗址中曾发现大 量 古代印刷品的残叶和碎片,这些印刷品是由六种文字印成的,分别为回纥文、汉文、梵文、 西夏文、藏文、蒙文,而以前三种文字的印刷物最多,汉文的印刷物一般字体粗黑,印刷精 美,便于阅读,且大都折叠成册,也有少数印刷品呈卷轴装式,这说明它是时代较早的印刷 物。这些印刷品,绝大多数用汉文标记页码,并在页边标记汉文书名 。这足以证明这些都是中国产品。 从出土印刷品中某些残叶的字体和其中的一个文件中有成吉思汗的名字,以及维吾尔(即回 纥)人在十四世纪由于对蒙古人的战争而使国力衰竭、文化低落的事实来看,这些印刷品既 不能早于十三世纪,也不会晚于十四世纪。这些印刷品足以证明,这时吐鲁番境内已有相当 发展的印刷工业,从印刷品的刻印水平,可以断定它已有了几百年的历史。 回纥人不但用雕版印书,而且用活字印书。1907年在敦煌千佛洞中发现的回纥文木活字(图11-6)可以 证明。这些活字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活字。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它大约是公元1300年前后 的产品,正和王祯创制木活字的时代相符。制作方法也和王祯的制字法相一致。尤其值得注 意的是,这些木活字都是回纥文单字,而不是字母。这样就只能有一种解释:他们完全机械 地抄袭中国内地的办法,不过把方块形汉字,变为长短不一的回纥文单字罢了。然而,近年 来的考古发现表明,远在与宋代同期的西夏,已经采用了木活字印刷 ,比王祯制作木活字印 书要早一百多年。这一方面说明,敦煌发现的维吾尔文木活字的制作年代可能更早些,另一 方面,也为印刷术、尤其是活字印刷的西传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余地。 由于回纥人在当时处于中西交通枢纽的地位,他们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容 忽视的,埃及在十世纪或稍迟的时候出现了雕版印刷品,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
十三世纪时,波斯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当时波斯在蒙古人伊儿汗国统治下。它的首都 大不列士聚集了欧洲人、蒙古人、中国人以及中近东许多国家的人,大不列士是伊斯兰世界里有明白记录雕版印刷的唯一地方。波斯是熟知中国印刷术的,他们 曾模仿中国印刷术印造 纸币。在元代统治期间,中亚及欧洲各国商人对中国纸币都有很大兴趣。1294年,在大不列 士,曾发行一种上面印有汉文和阿拉伯文的纸币。纸币的样式,直接仿照忽必烈"至元宝钞 ",甚至连纸币上的汉字,也如法炮制,作为图样的一部分。他们为了发行纸币,曾进行了 广泛的准备工作,在各省主要城市都设有宝钞局,并任命许多人员担 任具体工作。纸币上的阿拉伯文,用以说明纸钞发行于穆罕默德纪元693年(1294年)。 波斯仿照中国发行纸币的地点为邻近欧洲边界的一个国际大都会。这必然引起邻近的意大利的注意。 大不列士纸币发行后,波斯首相拉斯特·哀丁编写了一部蒙古史和一部世界史。在关于中国 的部分,对当时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 “……他们就雇佣书法的高手,照原书每一页手抄在木板之上。然后再 请 有学问的人加以精细的校正,校者的姓名就写在木板的背面。钞校以后,再命技艺高强的刻 工把字全部刻出。等到全书各面刻完以后,照木板前后次序,编写号码,用密封的袋子装起 来,好像铸币厂的字模一样。它们交给专职的可以信赖的官员保管,藏在专为此设的官署之中,并加盖一个特制的戳记。如果任何人希望重印此书,他可以向官 署申请,交付政府所规 定的费用,以后由官署把木板取出,用纸拓印,好象把印模铸金币一样,然后把印出的拓本 交给申请印书的人。用这种方法,他们所十分信赖的书籍不可能发生任何增删的情形,中国 的历史就是用这种方式流传下来的。” 这是中国人以外,关于纸币印刷以外的中国印刷的较详记载。拉斯特这段话在成书之后七年 ,又为另一部范围更广泛的世界史所采用,即巴那卡底所着的《智慧的源地》。 雕版印刷传入欧洲以前,印刷业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已相当盛行。但位于 采用印刷的远东和 还不知道印刷的欧洲之间的阿拉伯世界,却拒绝将他们的文献付诸印刷。成了印刷术传播的障碍。 像阿拉伯人那样富有学问、宗教虔诚的民族,却拒绝利用印刷术这有力工具对外传播他们的宗教思想,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他们在中亚细亚发现了纸张,于是从撒马尔罕到西班牙, 以几乎难以置信的速度传播开来,从而代替了所有其它书写材料。而对印刷术却 采取了冷漠拒之的态度。对于印刷持这样偏见究竟为了什么? 有人说印刷版刷使用猪鬃。用它来刷印上 帝的名字是亵渎神明。更可能的是偏见后面含有保守的成分。因为他们的经典一向是用书写体传下来的,所以必须保持书写体。1707年,有个名叫依拉希姆的人,曾向土耳其申请在君士坦丁建立印刷所,当时苏丹亚海默特三世虽予批准,但规定不能印行经典,1729年该 所出 版了一部埃及史,引起了强烈的反对。一直到十九世纪末,阿拉伯各地再没有进行过印刷的 尝试。他们不单没有起把雕版印刷传入欧洲的桥梁作用,反而妨碍了印刷术的传播。 根据强有力的旁证,可以深信,在蒙古帝国和紧跟其后的年代里,中国的雕版印刷是通过在华的欧洲人,通过波斯,通过埃及,或者通过其它方式或路线传入欧洲的,对于促进当地印刷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发挥作用,为后来谷腾堡的发明开辟了道路。 中古的欧洲对中国一无所知,阿拉伯国家无形中形成了隔绝东西的壁垒,十三世纪初期,成 吉思汗打破了这坚固的壁垒,使中国和欧洲在短时期内正面相对。在中国印行书籍已有近六 百年的历史情况下,欧洲才萌发了对书籍的需要。出现了最初的雕版印刷。关于雕版印刷如 何进入欧洲,目前尚无明确的文献证据。但在蒙古人统治时期,欧洲人已经感受到来自远东 的影响。有人据此对印刷术传入欧洲的路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 1.蒙古人的印刷 蒙古人是通过维吾尔突厥人开始接受印刷技术的,成吉思汗征服的西夏帝国,是 采用印刷的民族,主要借助印刷术来翻印佛经。当时西夏的国教为佛教,所有汉文和西夏文雕版印刷的 经文,都奉国王命令刻印。目前所发现的文物中,与汉文和西夏文经文在一起,还有两种用蒙古文字印的经文和一些纸币,反映了征服者如何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被征服者的文化。 蒙古大军向东推进时,经常接触到懂得印刷术的民族,他们所接受的文化是以印刷为基础的。蒙古人开始征服中原时,中国的雕版印刷事业正处在历史的兴盛时期。蒙古人统治中原以后,印行书籍的数量并未减少。蒙古人不但用汉文,而且还用他们本民族文字译印中国古代文籍。 蒙古人征服中国北部之后,又转而向西,深入波斯和俄罗斯,军锋直抵匈牙利和波兰,统治 势力逼近到威尼斯、布拉格和巴伐利亚等城市;而这些城市恰恰是后一世纪欧洲最早推行印 刷活动的地方。蒙古人是否曾留下可以启示印刷的东西呢? 鉴于当时蒙古人尚未达到高度文明,以及那时的战争多为袭击性质,没有与当地人民进行较多的文化交流,似乎还难予肯定 的回答。然而,那印刷的咒符或纸牌等物品,随军传入,是完全可能的。况且,蒙古军队中 的维吾尔人,也完全可能随身带有像宗教画像等比较重要的印刷物。 最早提出中国印刷通过俄罗斯传入欧洲的,是历史学者约维斯。他在1550年说:"在广州的 印刷工人采用与我们相同的方法,印刷各种书籍,包括历史和仪节的 书,……教皇利奥曾将 这样一本书赐阅。这是葡萄牙国王连同白象一头送给教皇的礼物。因而我们可以很容易相信 ,早在葡萄牙人到达印度以前,基种人和莫斯科人已经把这一种对学问可以发生无比帮助作 用的样本传给我们了"(见《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第136页)。 2.欧洲旅游者的作用 有个故事说:有位叫喀斯泰尔提的雕版工人,因为看到马可·波罗带回威尼 斯的几块印刷汉文书籍的木版,学会了印刷艺术。所奇怪的是,马可·波罗在其对中国所作 的 详细记载中,除纸币外,从未提到书籍印刷的事。喀斯泰尔提所见到的木板,很可能不是马 可·波罗自己带回,而是马可·波罗返回半世纪左右以后,由旅客从中国带回去的。欧洲旅 游者必然会对在中国见到的印刷技艺产生浓厚的兴趣。 3.欧洲教士的作用 中古时期欧洲对书籍发生兴趣的主要是受过教育的教士和僧侣。 蒙特柯维诺的约翰,是教皇派往中国的第一位教士,于1294年抵达燕京,刚刚在马可·波罗离华返欧之后。他留在燕京,担任教会领袖,直至1328年去世。1307年教皇克勒孟地第五,把约翰擢升为大主教,并派主教级方济会教士帮助他工作。 这些生活在中国的教士,到处都能接触到印刷的文籍,在此以后的半个世纪中,欧洲开始出 现为"文盲"印刷的宗教图片,也许并不是一件完全偶然的巧合。 目前尚无记录可以证明中国印刷术紧跟着商业往来而传入西方,而且商人们大概也不会像教 士那样和中国印刷发生密切的接触。不过,在欧洲出现雕版印刷之前的半个世纪中,有大量 不见历史记载的"小人物",不断由水陆往来于中国和欧洲之间,这一事实本身自然有其重 要意义。 约在谷腾堡后五十年左右,有一本中国印刷的书籍传入了葡萄牙。因此,在商业往来频繁之时就有中国书籍传入或关于中国印刷的记载随商业往来传到欧洲这种假设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 4.十字军时期埃及的雕版印刷 十二、十三世纪之间十字军的东征,使欧洲和亚洲国家直接接触。许多历史学者都指出十字 军曾把东方的雕版印刷品带回欧洲。而恰在此后的十四世纪末,欧洲有了雕版印刷品,这绝不是偶然的。 1880年在埃及厄尔法云区,考古发掘出大量文献,其中有十万多张苇纸、羊皮纸及其它纸片运往维也纳,成立了奥地利国家图书馆雷诺收藏所。这些收藏品中有五十张左右的印刷品, 是中国和欧洲之间几乎唯一的印刷术的实物证据。据考证这些雕版印刷物是上起公元900年, 下至1350年的遗物。另一方面,这些印刷品又与中国的印刷很相像。现在各种证据表明,它们是用中国的方式,将纸铺在版上,用刷子轻轻刷印而成的。 5.纸牌与印刷术的西传 纸牌是欧洲所知道的最早雕版印刷品之一,可能也是欧洲最早的纸上印刷。因此,人们很重视对纸牌起源的研究。 纸牌(图11-7)和骨牌都起源于中国,两种游戏都以骰子为背景。据现存实物的某种迹象表明 ,由骰子过渡到纸牌与由写本卷子过渡到印刷书籍,几乎是同时期发生的。纸牌式的骰子, 叫作叶子格。根据《辞源》,叶子格起于唐朝末年。到了宋代,这种叶子格的演进似乎取两 种形式:有些仍继续印在牌上,成为中国以及欧洲纸牌的祖先;有些则刻在象牙或骨头上, 后来发展成为更复杂的形式,其中有一种即以麻将牌之名传到西方。
欧洲最早的、关于纸牌的记载,在下列各国很快地被发现:德国1377年,西班牙1377年,卢森堡1379年,意大利1379年,法国1392年。到1397年,纸牌在巴黎已经十分风行。 在欧洲初知纸牌之时,纸牌的游戏在中国至少已流行了二百年。在蒙古军队以及随军人员之中,纸牌大概也是很通行的。在波斯,中国人、各族的中亚人、穆斯林、热那亚人和威尼斯 人生活在一起,贸易往来已有一百多年之久。在这样的情况下,纸牌由这里 传到欧洲,是很 自然的事情。但这毕竟是揣测之词。所确实知道的是:中国在元朝以前,早已通行印刷的纸 牌;在元代后不久,欧洲出现纸牌,并被认为是由东方传入的;这种 纸牌从最初、或出现后 不久就是刻印的;纸牌是欧洲最早的雕版印刷物中的一种;在十五世纪初期,印刷纸牌成为威尼斯和日耳曼南部的一种重要工业。根据现有证据,可以这样说:在雕版印刷传入欧 洲的各种途径中,纸牌的使用占有重要地位。 6.来自欧洲人的记述 有关中国印刷术(包括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西传至欧洲的情况,当时一些曾经到过中国的欧 洲官员、教徒、商人和旅游者,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有所记述。举例如下: 参见潘吉星《论中国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4期67 -83页。《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编辑部编,中华书局出版。 (1)意大利人柏朗嘉宾(Jean Plano de Carpini,1182-1252)奉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派遣出使当时的蒙古,1247年返回法国里昂,着有《东方见闻录》,云及"中国人精于工艺,其技巧世界无比,有自己的文字和类似于《圣经》的经书,史书详载其祖先的历史……"。而当时 中国书都是印本。柏朗嘉宾较早将中国印刷书籍的信息带到了欧洲。 (2)法国方济各会会士罗柏鲁(Guillaume de Rubrouck,1215-1270)受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派遣来华,1255年返回巴黎,着有《东方游记》一书。书中记有元代印行纸币的情况,说: “中国通常的货币是由长宽各有一掌(7.5×10厘米)的棉纸作成,纸面上印刷有类似蒙哥汗御玺上那样的文字数行"。 这是较早将中国采用印刷术印制纸币的情况介绍到欧洲。可以想见,书中写得虽然简单,但在口头介绍时必很详细。对这一新鲜事物,不大可能不带回一两张实物——元代印刷的纸币供亲友观赏。 (3)世界有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一家,自1264年首抵元朝大都(今北京),到1296年回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前后长达三十余年。因此,马可波罗的游记也记载得比较详细。书中具体提到 "北京有印制纸钞的工厂,以桑皮纸印钞通行全国,纸币呈灰色,用久毁损还可换新币。" (4)据俄国史书记载:1257年蒙古军官到俄罗斯的梁赞、苏兹塔尔和穆洛姆等地计民户口, 设官收税。1259年蒙古军官别儿哥及哥撒奇克率眷属及部下多人至沃尔赫夫计民户口。众所 周知,调查户口要用户籍页装订成册的户籍簿。元朝使用的为数甚多的户籍页,自然是印刷的。说明十三世纪之时中国的印刷品已经传至俄罗斯。 (5)1294年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孟高维诺(Giovanni de Monte Covino,1247-1328),曾在北 京用中国的印刷技术出版宗教读物。孟高维诺受罗马教皇尼古拉四世派遣于1289年启程来华 ,得元成宗恩准在北京居住,直到去世。其间,于1307年成为东方教区总主教,并 将其活动 范围扩至福建泉州等地。他为便于教育没有文化的人,根据《新旧约全书》绘制圣像图六幅 ,上图下文,单张雕印,向六千余名教徒散发。图下文字分波斯文、拉丁文、图西克文三种 。此后约五十年,欧洲出现了与其相似的出版物。这种出版物与中国现存五代时期的上图下 文佛像单张印品非常相似,显然是孟高维诺的印刷品带回欧洲引发印制的。 (6)1546年,意大利史家焦维奥(Paolo Givio,1483-1552)在威尼斯出版的《当代史》一书中说: “广州的印刷工用与我们相同的方法,将包括历史和仪礼书在内的书籍印刷在长幅对开纸上,再朝里折成长方书叶。教皇列奥(Leo X, Giovan ni de Madici,1475-15 21)好意让我看过这样一本书。这本书和一头象是葡萄牙国王约翰三世(John Ⅲ,Don Manual , 1495-1521)作为礼物送给教皇的。因此可以使我们很容易相信,早在葡萄牙人到印度之前 ,对文化有无比帮助的类似技术,就通过西徐亚和莫斯科公国传到我们欧洲”。 这是欧洲人明白提出的中国印刷术通过中亚和俄罗斯两条路线传到欧洲的较早记载。 (7)瑞典苏黎世大学神学教授和东方学家布赫曼(Tneodor Buchmann, 1500-1564)于1548年着文指出: (在欧洲),最初人们将文字刻在全页大的版本上。但用这种方法相当费工 ,而且制作费用较高,于是人们便作出木制活字,将其逐个拼连起来制版。 这无比清楚地道出,欧洲在雕版印刷向活字印刷转变时,首先采用的是木活字而不是谷腾堡制作的铅活字。显然是沿用了中国的雕版技术和木活字版技术。 (8)1585年,西班牙人胡安·冈萨雷斯·门多萨(Juan Genzalez de Mandoza, 1540-1620)在 罗马出版《中华大帝国志》一书。书中谈到印刷术发明和欧洲印刷术的来源时,写道: “……显然,在中国人应用印刷术许多年之后,才经罗斯和莫斯科公国 传 到德国,这是肯定的,而且可能经过陆路传来的。而某些商人经红海从阿拉伯的菲利克斯来 到中国,可能带回某些书籍。这样,就为谷腾堡这位在历史上被当作发明者的人奠定了最初 的基础。看来很明显,印刷术这项发明是中国人传给我们的,他们的确对此当之无愧。更令 人信服的是,今天还可看到德国开始发明前五百年中国人所印刷的许多书籍。我本人就有一 本,我在西班牙、意大利和印度群岛(指美国西印度群岛)也看到过另外一些中国书。” 上述八例,为欧洲人对来自中国影响的如实记述,足以揭示当年欧洲印刷术在中国印刷术西 传影响下产生的内幕。并提出了西传欧洲的两条路线——通过中亚、 西亚到欧洲的丝绸之路和通过俄罗斯。前面所提到的中西方频繁交往中,由政府官员、教徒、商人和旅游者以及战争,将中国印刷术传入欧洲,也正是这两条路线,或主要是这两条路线。如果不怀有偏见,结论 应当是肯定的。 7.早期的欧洲印刷 欧洲同中国一样,最先出现的是雕版印刷,尔后出现的是活字印刷。只是欧洲从雕版印刷过 渡到活字印刷用时较短。其原因,一是中国印刷术向欧洲传播时,虽然雕版印刷盛行,但活 字印刷也已发明、并在应用中;二是欧洲文字由少数字母组成,便于 使用活字印刷。当时将 中国雕版印刷术传往欧洲的人,必然也有人知道中国的活字印刷。这样,就印书而言,欧洲 很快从雕版印刷过渡到活字印刷是必然的。 欧洲最早的印刷品,是十四世纪末在德国纽伦堡出版的宗教版画。现存最早且有年代可考的 欧洲最早的木刻版宗教画,是现藏英国曼彻斯特市赖兰兹图书馆的"圣克里斯托夫(St.Chri stoph)及耶稣像。此画印刷于1423年。画面刻着圣克里斯托夫背着手捧十字架的年幼的耶稣 渡水图(图11-8),图的左下角有从中国传去的水车;图下有两行文字,意为:无论何时见圣像, 均可免遭死亡灾。潘吉星《论中国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4期 第73页。中华书局出版。
欧洲人雕版印刷书籍的方法,是先在木板上雕刻阳文的文字或图画,上面蘸墨,然后铺上纸张,用刷子轻轻刷拭,印成书页;所用印墨,同中国一样,也用烟炱和胶混于水中制成;印页均为单面,在一块版上同时印出两面,然后对折。其印刷工艺、原材料等和中国雕版印刷是完全一致的。这一切都表明,欧洲的雕版印刷术是在中国影响下产生的,而且在技术特徵上和中国也是完全相同的。 在中国开始推广应用雕版印刷八百年、发明活字印刷四百年后的1440-1448年之间,德国人谷腾堡发明了铅合金活字印刷术。这时雕版印刷术在欧洲已相当普遍,谷腾堡的发明是在中国影响 下出现的当无疑义。但是,有的西方学者迄今还坚持谷腾堡的独立发明权,认为他的发明和中国的印刷术,甚至和欧洲的雕版印刷术都无关系,显然这是一种偏见。谷腾堡的活字印刷 ,晚于中国毕升的胶泥活字四百年,而此时的东西方接触之频繁远非昔日可比,况且此时中国雕版印刷已应用八百余年。各国学者们提出的谷腾堡的铅合金活字印刷和欧洲的雕版印刷 源于中国的论据的可靠性姑且不谈,仅这四百年到八百年的漫长岁月,在东西方多渠道接触的情 况下,说中国发明的印刷术没有给欧洲带来影响,本身便是离奇的、不可思议的事情。 总之,中国发明的印刷术,首先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其后通过中亚传入中东和阿拉伯,并通过阿拉伯或蒙古军队进攻欧洲的战争传到欧洲,最后通过欧洲传到美洲、澳洲以及世界更多的地方。这是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时间将会为这一历史事实提供越来越多的证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