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第四节 地图印刷 近代的地图印刷,较之古代,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方面,系古代地图印刷发展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也仰赖于近代印刷术中平印和凹印技术之采用。客观上, 近代的地图早已进入实测地图阶段,故注重地图的正确性要求,图上用经纬度来控制相对位 置。因此,在地图印刷方法上也需要能适应这一要求。近代地图印刷复制,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主要采用铜版雕刻凹版印刷、石印和平版间接印刷。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中国开始测绘地图,从此中国进入了实测地图阶段,并根据实测资 料编制了《皇舆全览图》。该图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和康熙六十年(172 1年)两次刊刻过 雕版印刷版本,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还用腐蚀法制成铜版刻印,是以纬度5°为一 排, 共八排,每排分成几个图幅,全图共四十一幅。该版于1921年在沈阳故宫发现四十一块 铜版 ;后以《满汉合璧清内府一统舆地秘图》为名印刷装订成册,开本为横77厘米,竖52.5 厘米,图幅横67厘米,竖40厘米,可拼成一幅中国全图。 1925年在北京故宫发现有清干隆四十年(1775年)制成的《皇舆全图》镌刻铜版一百零四 块。该图俗称干隆《十三排皇舆全图》。 铜版雕刻凹版印刷地图,在十八世纪至二十世纪初出现了许多地图与地图集,尤其在十九世 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并且由单色印刷发展成彩色印刷。承印材料应用平版纸和铜版纸,装帧 由线装发展为蝴蝶装订法,使成品质量更加精细美观。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邹代钧编 着的《中外舆地图》为铜版单色印刷;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商务印书馆编辑发行的《大清 帝国全图》,采用铜版印刷,用红、绿、蓝、棕、黑五色彩印,蝴蝶装订;光绪三十四 年(1 908年)舆地学会编印的《皇朝直省地图》,也采用红、绿、蓝、黑四色铜版精印,蝴蝶装帧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版的《大清邮政公署备用舆图》,采用红黑双色铜版印刷。 雕刻铜凹版制版工艺是:先将铜板洗净,板面磨平、打光,放在铁架上加温,在铜板板 面上 涂布一层很薄的蜡层,作为抗腐蚀层,蜡是由黄蜡和白蜡,并加入少量松香在文火上熬 成的 ,将铜板上蜡层熏黑,冷却后待用。再在编绘原稿上覆以透明纸,勾描编绘原稿上所有 线划 、符号和注记,然后将透明纸勾描稿反贴于铜板蜡面上,用铅笔将勾描的全部内容转描 到蜡 面上,形成痕◆。雕刻时用刻针在放大镜下雕刻所有线划、符号和注记,雕刻时只需刻透蜡 层,裸露出铜层即可,经检查后再用腐蚀液进行腐蚀,使裸露的铜层腐蚀凹陷。深度符 合要求后,经清洗,除去版面上的蜡层,即得雕刻腐蚀铜凹版。 十八世纪末,塞纳菲尔德发明了石印术后,中国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上海徐家汇土山 湾印 刷所购买了石印设备,印刷唱经和宗教宣传品。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武昌舆地学会邹代钧 应用彩色石印法印制地图。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湖北武昌创建的亚新舆地学社便 用两 台四开石印机印刷地图,成为中国第一家采用石印技术出版小比例尺地图的专业出版社 。其后,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也钻研地图制版印刷技术。 现存石印的地图较全,如1921年在沈阳故宫被发现的清代地图《清内府一统舆地秘图》即为 石印出版;刊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皇朝直省地舆全图》,也为彩色石印,图上 有余 山天文台主办蔡尚质写的前言,由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出版,鸿宝斋代印。全图由六幅46-57 厘 米彩图拼成,用黑、红、黄、蓝四色印刷,线划要素均用黑色表示,水部用蓝网线印刷,政 区用红、黄、蓝的实地分别叠印而成。该图的装帧很有特色,拼贴后是一幅挂图,但它 却又 裁切成横六幅,竖五幅,每幅宽度不等,自左至右分别为:16.5厘米、18.4厘米、18.7厘米 、18.9厘米、19.1厘米、19.3厘米,再将三十幅以次裱糊在一块纱布上,每幅之间留有5毫 米的空隙,用于折叠,形成摊开是一幅挂图,折叠后成一本图集,近似现十六开本大小 ,尺 寸为19.3×27.8厘米;该图每幅裁切宽度大小不等,也是为折叠而专门设计的,裱糊在纱布 上,又可防止折缝磨损破裂。折叠后在上排右一幅和下排右二幅的背面,各用硬纸裱绢 做成 封面和封底,封面上正中贴有《皇朝直省地舆全图》八个字的图名签条。图幅内容套印较好 (彩图17-46)。
地图石印制版工艺有:转写制版法和直画制版法。转写制版法中,对一些要求不高的地 图, 采用直接用透明的浆糊纸覆于编绘原图上,用油性很强的汽水墨清绘,注记也用汽水墨 书写 ,清绘完成后,将清绘好的浆糊纸经手摇石印机把图文转移到经过研磨的石版版面上, 经处 理即可印刷;另一种是与铜版雕刻凹版相结合,将雕刻完成的反阴凹版,经上墨刮墨,把凹 版上的油墨图文压印到浆糊纸上,再将浆糊纸上的图文转移到石印版面上,该方法制成 的印 版图文精细。直画制版法用于制作地图上普染色版,如地图上水部的蓝色,及政区地图 上的 政区色块,其制版方法是将图形的轮廓范围线印于纸上,撒上红粉,将红粉压到石版上 ,在 不需普染的部分,涂以树胶液,需要普染的部分,则涂以汽水墨,印成实地普染色版, 若需 用网线,则用铜版网线印于浆糊纸上,用该浆糊纸转印到石版上,便成网线普染色版, 一色制成一印版。因此,地图的普染彩图始于石印。 1908年商务印书馆首先有了锌版印刷机,就以轻薄能曲的锌版,代替重厚不能弯的石版,进 入平版轮转间接印刷的新阶段。1913年,北平中央制图局也开始采用直接照相平版法印 刷地图 。1918年中华书局购入全张胶印机,印刷中国第一批全张拼幅的全国地形图。1922年,上海 创办的世界舆地学社,于1929年购置平印设备,建立地图印刷厂。1938年,上海又创办 了亚光舆 地学社,建立了地图照相制版部门,还创设了专门印制地图的虹光彩印厂。所以说,中 国采用平版间接印刷地图是从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开始的。 地图平版制版印刷工艺,开始时是以与石印制版相同的转写制版法为主。有了照相制版 设备后,用碘化棉胶湿板照相法获取地图底版,以手工分涂分色做线划底版,晒制蛋白 版, 与石印制版以红粉描胶方法制普染色实地版和网线版方法相同。印刷方法由圆压平型印 刷机逐步改为轮转间接平印机。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北平成立了京师陆军测绘学堂,分三角、地形、制图三科。因 印刷 地图需要,开办印刷班,教授雕刻、电镀、照相、印刷等课程,因此,该校印刷班成为中国 历史上最早的印刷教育。1912年京师陆军测绘 学堂改组为中央陆军测量学校。1931年国民政府重建中央陆军测量学校,隶属于参谋本 部 ,校址设在南京。1945年中央陆军测量学校又易名为军令部中央陆地测量学校。1947年 改组为国防部测量学校,校址设在苏州。 1946年东北军区测绘学校成立,设有制图队,也开设印刷课程。
|
||||||
|